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靖遠春節習俗

靖遠春節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說到過年,最難忘的還是童年。每每到瞭年關,總是曲指數著過年的日期,盼望著快點過年,盼望著天天過年。那時候過年的誘惑力之所以如此之大,自有一番樂趣在其中。

臘八一過,村子裡傢傢戶戶就開始忙火起來,擇吉日掃房呀,推磨碾米呀,過瞭臘月二十三,節日的氣氛就更濃瞭,殺豬宰羊辦年貨,蒸饃煮肉貼春聯,大人小孩都忙得不亦樂乎。靖遠有個習俗,要在過年之前備好節日裡所需的一切,過年不可以再幹,特別是初一,辛苦瞭一年,大年初一,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也取吉祥之意。即此,臨近過年這幾天,都炊煙裊裊,傢傢戶戶都忙忙碌碌的。按靖遠的風俗,過年乃至正月裡都要吃蒸饃,說是象征著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到瞭年三十下午,一切都準備就緒,剩下的就是吃年飯拜年瞭。一般在除夕夜及初一初二吃臊子面,初三早晨吃餃子。初一這天,還有個講究,不準掃地掃屋子,老人們講,那叫掃財,說是如果掃瞭屋子,就是掃走瞭財富。可見,鄉親們期盼早日過上富裕的日子。

那時候,總感覺天黑得特別慢,好不容易,天幕總算拉瞭下來,於是就急不可待地穿上新衣服,和弟弟妹妹們一起尾隨父親去拜年。拜年還有許多的規矩。一般除夕夜,初一初二初三在本傢族拜,初四起,才能提著禮品去拜親戚。我們傢爺爺奶奶輩份最高,自然要從他們拜起。在這之前,也不能忘瞭先逝的祖宗,一傢人按大小順序排開,爺爺領拜,他為先祖上完香,說一聲:“給先人拜年。”緊接著大傢一起下跪磕頭,接下來就該給爺爺奶奶拜年瞭,爺爺奶奶坐在炕上,由父親領拜,父輩們拜完坐在炕頭,就該我們這一輩瞭,先給爺爺奶奶磕頭,再給父輩們拜年。不過不同的是小孩子們給長輩拜年是有報酬的,隻要雙膝一落地,受禮的長輩就得趕忙掏壓歲錢,多則一元兩元,少則一毛兩毛不等。那時候,我總將屬於自己的這一筆不多的財富用來買些喜歡的書籍,而弟弟們則不同,他們會拿出多半的年錢去買煙花爆竹,盡情地放,玩得開心玩得過癮是他們最大的樂趣!

看大戲耍社火要算農村過年最大最常見的娛樂活動瞭,一般在初三四就會有省或縣劇團來村裡演戲,也有村民們自演的。出演的戲演員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戲服,臉上塗抹著花花綠綠的油彩,盡情地吼著村民們最喜歡的秦腔。雖說那時候我和弟弟們並不懂戲劇,但還是擠在人群裡看戲,幾個小時下來,戲沒看懂,人倒被擠得夠嗆!嘿!與其說是去看戲,倒不如說是去湊熱鬧!

耍社火是挺有意思的,不過也很有講究。社火隊在正式出演之前,要舉行隆重的出行儀式,請村裡德高望重者選定集聚的吉祥地,帶領社火隊去拜祭神靈,村民們也能夠一起參加,特別是有車的村民,更不會放過這次出行機會,因為能跟著社火隊一起出行,可以得到神靈平安吉祥的保佑,這也是村民們祈盼平安幸福的願望。這一天,傢傢戶戶都會扶老攜幼來到集聚地,為神靈上香,燒紙錢,放爆竹……臨回之際,更有迷信的村民還會撿幾塊吉祥地的石頭帶回傢,說是撿瞭塊“寶”,其實這是村民們期盼富裕日子能早些到來。待出行儀式結束之際,舉辦者還要為所有參加出行儀式的村民們每人佩帶一根用紅佈或紅毛線做成的吉祥物,保佑所有的村民,雖說迷信的盛行與色彩濃瞭些,但這也是村民們祈盼新一年能平平安安,幸福健康,順利如意的心願哪!

出行儀式結束後,社火隊就可以正式上演瞭。村裡的社火隊一般說有獅子舞,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之類的。這些活動都有很高的技巧性,所以基本上都是由大人來操縱表演的。獅子舞由兩個人來跳,一人在前撐頭,一人在後耍尾,舞時搖頭擺尾,起跳,打滾,坐、立、臥……無不體現出耍獅人的靈活瀟灑。跑旱船、舞龍燈都有領舞之人,他們拿著舞棍在前指引著耍舞的姿式與方向,並不時地散放煙火,使其更加活靈活現。高蹺適時穿梭其中,合著鼓樂一起助興。整場演出都在震耳欲聾的鼓樂聲中,顯得熱鬧非凡,妙趣橫生,惹得觀望的村民們贊不絕口,我們這幫小孩子圍站一旁,樂得又蹦又跳,也一個勁兒拍手叫好。

雖說現在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優越瞭許多,然而過年的誘惑力似乎已遠不如從前瞭,期盼過年之心也淡瞭再淡,甚至有些害怕過年,害怕年前的忙碌,害怕年中的熱鬧,更害怕年後一成不變的日子……想起兒時過年的樂趣:那少之又少的壓歲錢,那盼瞭一年的新衣服,那絲毫不懂煩憂的瘋玩兒……都是一種甜蜜。而那甜蜜的回憶,也往往能讓人更加留戀童年,留戀兒時的過年,更懷念兒時的歡樂與純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