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陜西咸陽重陽追節送花糕習俗

陜西咸陽重陽追節送花糕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重陽追節送花糕這一習俗主要分佈在咸陽市渭河南各村,輻射周邊。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朝即有在重陽吃糕之風俗。送花糕風俗,相傳自古。

咸陽民間俗稱給女兒追節為“走女傢”。

“走女傢”送禮有講究做花糕(用面蒸做的花饃)的禮俗,因此“走女傢”也稱“送花糕”。其中女兒新婚追送中秋節的“九月花糕”尤為講究,一般要送兩個花糕,用肩擔挑或二人抬送。花糕呈塔形,並取“糕”與“高”的諧音,示意層層進級,步步登高。糕塔以面餅分層壘成,三層五層不限,周沿為花邊,層間以大棗、核桃撐托,上層塑以盤龍或團花做頂,頂部廣插色彩艷麗的面花,面花以動物花鳥或戲劇人物構成,如“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是花糕的精華部分,也是藝人技巧發揮的尖峰。塔底周邊以柿子和石榴環繞,40個為宜,寓意事事如意。由此可見,“九月花糕”已經成為秦都區農村歡度佳節,走親觀賞的一道亮麗景觀。雖然送的僅僅是花糕,表現的卻是出傢女兒與娘傢血濃於水、骨肉相連的親情,以及娘傢與婆傢和諧融洽、友好往來的美好關系。

重陽追節送花糕是農村婦女通過自己的雙手創作的食物工藝品,是勞作與智慧的結晶,是勞動果實的見證,表現瞭傳統農耕文化最樸實的情感。

21世紀是人類歷史上名副其實的多元化文化並存的新時代,在全球化的今天,多種文化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曾流傳於關中腹地廣大農村的重陽追節送花糕習俗,現在隻有一少部分農村將這一習俗流傳下來,流傳地域逐漸縮小,面花的制作工藝受現代文化的沖擊,傳承人越來越少,原生態的民間創作狀態受到沖擊。

重陽追節的花糕已超出瞭食品的范疇,它具有悠久性、時令性、藝術性和普遍性。悠久性與時令性相結合賦予它生存的條件,時令性與藝術性相結合豐富瞭它的文化文化內涵,藝術性與普及性相結合增加瞭傳承的活力,它作為一種活態文化彰顯著吉祥喜慶的民俗文化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傳統的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將會越來越凸顯,重陽追節送花糕這一民俗傳統一定會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其樸素的傳統文化精神得以繼續發揚光大。重陽追節送花糕已列入第三批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