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水有關的節日
傣族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潑水節是傣、阿昌、德昂、佈朗、佤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老撾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舉行,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
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瞭。到瞭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
\”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潑水節全面展現瞭傣族水文化,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征著誰最幸福,也表達瞭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令人懷念。
苗族龍船節
苗族龍船節在每年農歷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傳統節日,龍船節在苗語中叫做\”咋甕\”,是劃龍船的意思。龍船節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凱裡又名龍頭江,每年農歷五月,居住於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這裡歡度龍船節。
關於苗傢龍船節的由來,在黔東南流傳著兩個民間傳說。有一傳說,說代天降雨的龍王有一次行錯瞭雨步,下雨時間違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從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瞭,又按常規降雨人間。這是一種賽龍舟求雨的古老風俗。另有一傳說,說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魚,兒子被龍王抓去當瞭枕頭,父親一怒之下放火燒龍宮,將龍砍成幾段,浮屍江中。大傢檢龍肉分吃。但吃瞭肉後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晝黑夜。
有一天,一位婦女帶小孩到江邊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並不停地念著模仿擊鼓的\”咚咚\”聲,不久天就亮瞭。以後,這條江附近的苗民都過龍船節,敲著鼓點子賽龍船。
甘南舟曲藏族的朝水節(農歷五月初五)
朝水節作為舟曲藏族的重要節日之一,是當地人適應自然環境的產物,從宗教層面來說則是苯佛共生的結果,體現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多層次互動,同時也是對當地藏族文化的一次集中表演,達到瞭娛神與娛人的雙重目的,發揮瞭凈化人們的心靈、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的作用,加強瞭藏漢民族之間的族際交流,共同構築瞭舟曲的地方文化。
舟曲縣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個縣,位於甘肅省南部。居住著漢、藏等民族,總人口13.4萬,其中藏族人口5萬。白龍江由西向東橫穿縣境,藏語稱白龍江為“vbrug hu”,舟曲由此得名。舟曲藏族的民族節日豐富多彩,朝水節就是舟曲上河藏族的傳統民族節日。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早上6點多,人們就身著民族盛裝,聚集在a ring ri雪山下,開始登山,以當地人的腳力,一般要爬3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山頂處的神水旁,神泉旁邊有草坡,然後是松樹林,泉水上面的山崖上有棵柏樹特別高大,被譽為神樹。到達泉水旁以後,人們就開始祭祀,在老者的帶領下煨桑,白色的香煙冉冉升起,將a ring ri雪山籠罩在一片白色的煙霧中,然後再擺放各種供品,人們的一舉一動都非常莊重。
接著男女分開,排成兩支隊伍,沿著順時針的方向開始轉山,女的要去掉頭帕,口誦六字真言,男的則不停地口誦“lha rgal lo”,意思為拜神瞭,邊走邊撒風馬,並且男女不停地齊聲高喊,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泉水的水流就會突然增大,以平時三四倍的流量和速度飛瀉而出,形成瀑佈,非常神奇。這時候,人們就會大聲歡呼,認為祭祀的目的達到瞭,醫司仙子顯靈瞭,她高興瞭,知道大傢來祭祀她瞭,知道今天來的人多,用水量大,所以就潑灑出瞭更多的神水,供大傢使用。人們歡聲如雷,顯得非常興奮,凡是參加的人都會感到那種氣勢迫人的狂熱。然後人們就開始在噴瀉而下的瀑佈下洗浴,大人們洗眼睛、洗臉、洗上身,給小孩子則要洗全身,意味著洗去陳年的污垢,在新的一年中身體健康,百病不侵。
藏族沐浴節
每年藏歷7月上旬,在西藏,在拉薩河畔,從城市到農村,從牧區到農區,都有一個群眾性的洗澡活動。這種一年一度的洗澡活動,要集中進行一個星期,所以這是藏族獨有的沐浴節。在這七天中,從娃娃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這已成為藏族群眾傳統的風俗習慣。
高棉迎水節、送水節
高棉人是東南亞中南半島民族。又稱吉蔑人。主要分佈在柬埔寨,是柬埔寨人口居多數的民族,其餘分佈在越南南方、泰國東南部及老撾下寮地區。
迎水節及送水節(佛歷8月11)這兩個節日的名稱很多,迎水節又叫人臘節、宋夏節、安居節、入雨節等,相當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的閉門節,老撾語稱為“占沙瓦”;送水節又叫出夏節、出臘節、出雨節等,相當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的開門節,老撾語稱為“奧沙瓦”。之所以稱為入臘節和出臘節,是因為根據佛教戒律規定,僧侶每年要守3個月的“臘期”。在這3個月內,僧侶應專心在寺內悟道,不得擅自離開寺院。一般來說,“臘期”也正是循公河水上漲、雨水較為集中的時期,所以,老百姓又稱這兩個節日為:入雨節”和“出雨節”。
德昂族澆花節
德昂族主要居住我國與緬甸國交界地區,是一個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德昂族澆花節(又稱潑水節),於每年清明節後五至七天舉行,歷時三天。澆花節與傣族潑水節內涵相同,但活動內容差異較大。
澆花節的來源傳說有多種,其中一種是古代時,天庭有七個仙女下凡,在湖水中沐浴,被崩龍人發現,即飛回天庭,仙女臨飛時,告訴崩龍人說:若是思念她們,可塑佛像,每年替她們潑水沐浴。
澆花節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能集中體現德昂族傳統文化的一項活動,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 12
上一篇:天津二月初二龍抬頭習俗
下一篇:農歷5月13 雨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