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立春為什麼要“咬春”?“咬春”咬什麼?

立春為什麼要“咬春”?“咬春”咬什麼?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傳統民俗中要在立春日吃蘿卜,吃春卷、春餅,稱之為“咬春”。擁有悠久農耕文化的中國,對能夠開始播種的春天非常重視,民以食為天,為瞭迎接春天的到來,吃一些新鮮蔬菜如蘿卜、韭菜、豆芽等(這些菜包在面餅裡就成為春卷、春餅),既順應春天陽氣升發,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咬春”為啥要咬蘿卜?首先聲明,“咬春”咬的是白蘿卜,為啥咬的不是胡蘿卜?因為白蘿卜出現的早唄,秦漢時期的《爾雅》中就有關於白蘿卜的記載,而胡蘿卜在元朝時才進入中國。在東漢時期就有瞭迎春的習俗。

民間習俗認為咬春之後,春天就不會犯困。

其實從中醫理論來看,白蘿卜藥性辛、甘,溫。能消食,行氣化痰。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裡記載:“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臟腑和四季的對應關系中,春天對應肝臟,酸苦甘辛苦五味中,酸味對應肝。春天是陽氣生發的季節,酸味能收斂收澀,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

春天應該少吃酸味,多吃辛味食物以生發陽氣,多吃甘味食物以防肝的功能太盛,抑制脾胃的運化。白蘿卜味辛,辛味有發散、行氣的作用,正好順應春天陽氣升發的特點。白蘿卜味甘,甘味可調和脾胃,並且白蘿卜消食,能夠幫助身體清理一個冬天活動少,吃得油膩所導致身體裡的廢物堆積。所以“咬春”咬蘿卜就是中醫“天人相應”理論:春天要少食酸,多食辛甘的具體體現。

“咬春”光咬蘿卜多單調,勤勞勇敢的吃貨們遠遠不滿足於此。所以春餅出現瞭。薄薄的面餅,裡面夾著豆芽、韭菜、雞蛋……你傢的春餅夾的啥?

春餅為啥夾豆芽?《本草綱目》這樣記載:綠豆芽,甘,平。解酒毒、熱毒。李時珍這樣稱贊豆芽:“諸豆生芽、皆腥韌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獨異。”初生豆芽潔白鮮嫩,有生發之意,正和春天欣欣向榮之氣象相合,吃豆芽又可清熱,防止春天陽氣升發太過,鬱而化熱。

春餅為啥夾韭菜?韭菜又名起陽草,藥性辛溫,能溫暖脾胃,補虛壯陽。中醫有陰陽理論,陽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就像城市邊的發電廠,電廠電力不足,則城市秩序出現問題。人體陽氣不足,功能則出現衰退。補陽的藥物著名的有鹿茸、海馬、冬蟲夏草等等。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藥補不如食補,韭菜就是一味很好的補陽的食材,春天食用韭菜,可以幫助人體陽氣升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