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春節習俗

春節是福清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福清人說春節是“做年”。“做年”表示慶賀一個生產周期的成果。舊時福清“做年”始自農歷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終於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歷時一個月之久。

“做年”前,人們在門楣、門框等處貼上大紅對聯以示祝願。有的人還掛上大紅燈籠,貼上“福”字及財神像等,以求平安、幸福。以前,每傢每戶都要做粿,炊“糖粿”,有的人傢還炸蠣餅等。

人們為什麼要過“年”呢?其實,“年”是一種怪獸。相傳,古時候“年”的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它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上岸傷害人畜。因此每到除夕這一天,人們便紛紛逃往深山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除夕,正當人們避難之時,來瞭個乞丐,人們勸他快上山躲避,而乞丐不聽勸告。半夜時分,“年”闖進村裡,發現村裡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老婆婆傢的門上貼著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怪叫瞭一聲朝老婆婆狂撲,突然院內傳來“劈劈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狼狽逃走。欣喜若狂的人們於是都知道“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傢傢便在每年除夕貼紅對聯,燃放爆竹。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從“筅堂”(掃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紮新砍的竹枝為帚,全傢老少齊動手,拂去房內的灰塵、蜘蛛網,清洗所有傢具、器皿,去掉無用的雜物。“筅堂”日全傢吃一餐番薯粉煮豬血。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污也清除幹凈。“筅堂”蘊涵去污除晦、吐故納新之意。

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一天,傢裡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供祭傢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職,叫作“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後,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帖灶君圖,改貼春牛圖,但這一習俗還是沿襲下來,它表達瞭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願望。

送完灶君後,開始瞭“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爿子”。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嶽父母傢,這叫作“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5斤、五素五葷10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嶽父母傢。第二年以後,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十二月廿八以後,傢傢戶戶都要貼春聯。福清的春聯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上方加瞭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除夕,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遇難,喪傢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瞭表示哀悼,就在紅聯上方加上白聯頭以示哀悼。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傢傢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後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後祭拜天地神及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瞭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2葷祭保護神,最後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卻表達瞭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傢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是夜,一傢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飯後長輩要向未成傢的晚輩送“壓歲錢”。“壓歲錢”俗稱“紅紙包”,要用紅紙包好,不在多少,意到即可。分過“壓歲錢”之後,傢庭主婦要裝“歲飯”,準備初一早上食用的蔬菜魚肉。全傢人在傢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傢庭興旺。最後傢長要添油點燈,帶領全傢人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我們所說的“守歲”。

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之處。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後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傢傢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後便出去拜年,主人須留一人在傢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傢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煙請糖。

初一這一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刀,怕不慎傷瞭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瞭和氣;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麼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

“拜初二”在福清古稱“拜新座”。這是民間節假日吊唁死者、安慰死者傢屬的活動。凡上一年有逝去成人的傢庭,這天都給亡靈設靈座,讓親戚朋友來吊唁。初二日吊唁死者,這一風俗唯福清獨有。除瞭吊唁,現在人們在初二日仍不互相串門。初一去過的人傢,初二方可登門,否則就會被人埋怨。

初三這一天,各傢各戶收起歲燈,將歲飯上的紅棗、花生仁和龍眼肉收藏起來,歲飯重新蒸熱後,全傢飽餐一頓,表示終年光明、終歲有餘。商店初一、初二停業,初三開門營業,所以初三又叫“開假日”。福清還有“請初三”的風俗,這一天,有新嫁女的傢庭,多派新娘的弟弟到親傢傢中請新娘、新郎回娘傢。頭年“請初三”,娘傢要設宴招待女婿和出嫁的女兒。

福清民間還有做大歲、上彩、吃元宵丸、烘燈、鬧社火等活動。城關地區還有過利橋的習俗。做大歲、上彩已逐漸淡出市民視野。吃元宵丸、烘燈(龍高一帶舞板凳龍)如今仍在盛行。新厝一帶鬧社火活動,每年依舊十分活躍。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