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田東縣沐恩節

田東縣沐恩節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農歷三月二十八為道教五嶽五帝之一的東嶽天齊仁聖帝誕辰日。田東縣祥周村民此日自發結社到東嶽廟舉行祭拜,名為沐恩節,取沐浴神恩的意思。

這一天,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攜帶供品,從四面八方聚集到神廟的周圍,進行焚香祭拜活動。人們慶祝節日為報答仁聖大帝的恩情,讓百姓充分享受聖帝的恩典。

在道教中,東嶽大帝被封為五嶽之首,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職,執掌東嶽泰山府,主管人世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及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總管著陰間冥府。

古時候的祥周鎮村民也像各地一樣,設廟堂,供神位,以祈求天下平安,風調雨順,物茂糧豐。當地民間認為,仁聖大帝掌管民間禍福後,經常到民間巡視,常常施恩於祥周百姓,使得祥周年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所以祥周百姓即建東嶽廟於街尾,供奉仁聖大帝神位於廟堂,進行祭祀。

早年旅桂經商定居於祥周的廣東、福建商人及本地居民,於乾隆五十九年,自發捐資,在街中心興建嶺南書院,後改為嶺南會館。街上民眾即將仁聖帝、關聖帝之神位供奉於嶺南會館內。後稱為“聖宮”,擇日結社祭典。為使祭拜更熱鬧,街上民眾決定從三月二十八連拜“仁聖宮”三天三夜。連續三天三夜從不間斷的山歌對唱,讓人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三月二十八,村民們在聖宮搭建瞭很高的祭祀臺。在祭祀臺擺佈紙轎、紙人紙馬、金山銀山,以及雞、鴨、燒豬、五谷雜糧等祭品。

這一天是整個節日當中最為熱鬧的。中午 12點,祭典活動開始,由法師主持祭典,先祭拜聖宮。法師在臺階上主持祭典,念完祭文後,把仁聖帝請到祭祀臺,擺上燒豬、熟雞、果品等祭品。先由抬著金山銀山的婦女給仁聖大帝祭拜、獻禮,隨後各個商隊代表依次上香祭拜。等到商隊們祭拜完畢,才允許其他人祭拜。

接下來的是龍獅祭拜。龍獅祭拜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願望。伴隨著鼓點,舞龍隊及舞獅隊頓挫有力地揮舞,快速地奔跑,敏捷地穿梭。鑼鼓聲、炮竹聲、喝彩聲,交匯成一支歡樂的樂曲響徹雲霄。拜完聖宮之後,由法師請出仁聖帝和關聖帝到花轎上,坐花轎到各“衙”巡視。

由兩位男性抬著花轎,其他人跟在後面抬著燒豬、五谷果品,擔著金山銀山等祭品開始巡視。在祥周街上共設有 12個衙。這些衙是街上居民或十傢八傢,或二三十戶自己臨時組織搭建的,象征舊時州官升堂斷案及休憩之寓所,即“衙門”。其主要是為瞭恭迎仁聖帝巡視民間,察民情、體民意、解民懸,濟民困,救民苦,避民災,驅民邪之時進入休息。在仁聖帝休息時,周圍居民前來祭拜。

些“衙”的搭建規模,視居民點的財力而定,一般多為竹木作框架,圍以松枝等常綠喬木樹葉及油佈之類,用以擋風遮雨。松枝綠葉間配以各色紙花點綴,內設兩帝神位,以供村民祭拜。各衙裡都供有雞、鴨、魚、肉、果、餅等祭品,活動一直延續到下午 6點。晚上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主要有文藝晚會、打籃球、氣排球、遊園求子儀式。

鑼鼓喧天迎盛世,酣歌起舞沐神恩。祥周人民載歌載舞,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沐恩、感恩、思恩之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