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甘肅臨洮辛店民俗:端午抬龍王過洮河

甘肅臨洮辛店民俗:端午抬龍王過洮河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端午,在所有人的眼中,應該是吃粽子、賽龍舟、插楊柳、灑雄黃酒;然而臨洮辛店鎮人的端午節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每逢端午節,辛店人總要舉行一種非常獨特的活動“抬龍王過洮河”。這一天,人們抬著一尊神像到洮河中盡情暢遊……

抬金龍王過河在當地是一個異常隆重的端午民俗。

這種與眾不同的端午風俗是怎麼來的?它有著什麼樣的內涵呢?

金龍出殿

辛店是個很有特色的小鎮,這裡有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辛店文化就是在這裡最先發現的。去年端午節,我們專程赴辛店鎮,目擊瞭流傳在這裡的“抬龍王過洮河”的習俗。

流傳在洮河兩岸的“抬龍王過洮河”的民俗活動,其出發點就在辛店龍王廟內。龍王廟在鎮子中間,從郵電局對面的一條小巷中進去就是。此時,鎮子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其中不乏像我們這樣的遠道而來的探秘者。隨著人流慢慢往前移動,五六分鐘後,就到瞭龍王廟。龍王廟由一進兩院組成,外院是一個小廣場,有一座戲臺。我們沒有停留,就從戲臺斜對面的小門進瞭裡院。裡院內也擠滿瞭人。最大的建築是一座大殿,上面的匾額寫著“龍王廟”。這個龍王廟比較獨特,廟內供奉的既不是東海龍王,也不是西海龍王,更不是常遇春。按照臨潭縣冶力關鎮保存的一塊石碑記載,明初朱元璋封神時,把名將常遇春封為洮河龍王。按理說,這座修建在洮河邊的龍王廟,應該供奉常遇春才對。誰知廟裡供奉的並不是常遇春,而是另外一尊神——金龍爺。因此,嚴格意義上說,這座廟應該叫金龍廟。

這位金龍爺究竟是何許人,竟然能夠取代常遇春,享受如此旺盛的香火?

我們沿著高高的臺階,一步步走到瞭大殿裡。在大殿內我們又看到瞭另外一種景象。原本端坐在神位上的金龍爺,卻被人們請到瞭門口右側的轎子上,而大殿正中則是供奉著各路神像。

金龍爺的雕像被安放在一塊木板上,而木板又被人們用兩個碗口粗的椽子綁成瞭轎子的形狀。金龍爺身披紅色綢緞,四周被人們用枝枝柳條所裝飾。金龍爺似乎是依據某位活著的人雕刻的,並不像其他地方的神像那樣面目猙獰,反而表現出一種慈眉善目的親和力。

今天,辛店鎮的民眾就要抬著“金龍爺”過洮河。這一民俗,鄉親們稱是給金龍爺洗澡。按照傳統的程式,在抬著金龍爺出發之前,還要進行一系列的祭祀儀式。

時間有些早,院子裡站滿瞭人,都在等待儀式開始。大約一個小時後,大殿下面的院子裡響起瞭鼓聲,師公拿著一把扇鼓,頭戴紙花帽,身披五彩衣在院子裡跳瞭起來。他一邊跳一邊唱,在金龍爺神像前和院子內來回蹦跳。最後,他站到瞭一張桌子上,拿著一枚長五六厘米、外形為六棱柱的法器,口中念念有詞地禱告瞭一番,便將法器扔到瞭地上。這時,跪在地上的幾位長老將法器接起來,看上面的字符,以此來確定金龍爺給出的預兆,以及金龍爺渡洮河的方位和時間。

進行完這些程式後,最為緊張而激烈的儀式就到瞭,早已準備好的小夥子,來到大殿裡,將“坐”在轎子上的金龍爺抬起來,向洮河邊進發。此刻,這項延續瞭數百年的傳統民俗活動也就進入瞭高潮。 1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