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甘肅慶陽春節習俗

甘肅慶陽春節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春節是中國傳統的陰歷年末歲初,人們歷經一年的辛勞,值此冬盡春至之時,都需要歇一歇,認真隆重地慶祝一番。因此,春節是慶陽人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節日。

自古以來,每到農歷年關將近,人們總要窮一年之力,購置所有過年之用,如大肉、瓜子、花生、糖果、蔬菜、新衣,以及香、裱、蠟燭等物。除夕日,人們要穿上新裝,在上午貼上春聯、“門神”。吃一桌合傢團圓飯,請回祖宗牌位。傍晚,要祀奠祖先,然後,高懸長明燈,燃放鞭炮、禮花,叩拜尊長。受叩拜的尊長向全傢老幼散發“押魂錢”(押歲錢)。之後,全傢以土暖鍋為主聚食,啃骨頭,以示“咬鬼驅邪”。聚食中,全傢老小歡聚一堂,暢談至次日凌晨,名曰“坐夜”。至天將亮時,要燃放鞭炮慶迎新的一年的來臨,稱“接神”。

初一大早,要陳設香燭、肴饌以祀諸神。從除夕到正月十六,講究日日祭祀,即“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

初一,是拜祭傢族長者的日子,此日傢傢戶戶要吃面條或餃子。早飯後,各人按輩分、年齡互往傢族長者中拜年,受拜長者依次給子孫們散發“押魂錢”。同時,有宗廟、影圖、傢譜的大傢族,更要先行拜祭逝去的列祖列宗。

初二,開始在親友中互相登門慶賀。一般是男先拜舅傢,女拜娘傢。如果是新婚夫妻,須先雙雙登嶽丈傢拜年。從初一直到二十三,都算是“年期”,凡上門拜年,講究“手不空”,即必須帶拜年禮品,返回時,受訪親友亦要“回禮”,即回贈一定的禮品。在“年期”,凡登門拜年,親友必須設酒飯招待。酒飯質量和數量因傢境有別,但一般都會傾其所有,至少也要裝個土暖鍋待客。

初七,謂之“人七”,一大早,全傢要吃拉魂長面。凡探親訪友者,該日一律暫停一日,雲“七不出”,即初七日不出門訪拜親友。已出門住在親友傢的,又有“八不入”,即初八日不回傢之說。

元宵節

人們習慣於將元宵節稱為“正月十五”。並向來把它看作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大年初一到十五前夕,各傢各戶準備的年貨已基本用完時,十五前夕,人們又要為十五重新購置各種食用物品,籌辦豐富多彩的社火燈會。

是日,人們重祭灶神、財神、土地等諸神。入夜,戶戶門前大紅燈籠高掛。小孩則手提各種自制的魚燈、荷花燈和兔燈等,隨大人們逛燈會,相互觀賞,看熱鬧。舊時,西峰正月十五有多處固定的“燈山會”。如南部(今郵電局)、原西峰鎮委、西大街的魁星樓、大什子(今文化館)等處都是。舊時西峰正月十五的燈山會熱鬧非凡,而燈山會上的“香樹”、“燈樹”更是輝煌別致。屆時,群眾自編自演的“社火”也高舉形制各異的高腳燈籠,敲鑼打鼓到各村社、街道及門店前演出,另外,“打鐵花”、“蒸面燈”是慶陽人正月十五的特色。

“打鐵花”,就是用舊犁鏵在正月十五夜燒煉成鐵水潑向高大樹木的頂端,鐵水與樹枝接觸,瞬間迸濺出金光閃閃、五彩繽紛的火花(即:火樹銀花),以此作為一種節日的慶賀活動,供人們觀賞。

“蒸面燈”,也是慶陽人傳統的正月十五習俗。正月十五日,傢傢戶戶講究用酒蒸面燈。面燈一般有兩種,一是“廣燈”,一是“月月燈”。

正月二十日

正月二十,這是慶陽特有的民間節日。關於正月二十的來歷,民間有多種傳說。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三種說法:

一說清同治年間回民□□□,清兵大舉進剿。慶陽民眾在戰亂中死傷十有七八,餘者紛紛逃生。待到戰事平息,居民返回傢園時已經錯過瞭正月十五,於是,人們就在二十這天補過十五佳節,同慶和平,以至延續至今;

第二種說法是,民國時期,西峰正月二十過財神爺廟會。民國二十二年,駐紮在西峰的□□□西北軍一位團長很重視民俗活動,向西峰商會建議:從正月初七出社火,走街串鄉演出,直到正月二十舉行全鎮社火評比,將二十的財神爺廟會推遲一天。從此,正月二十成為西峰社火活動的高潮。第三種說法是自清代光緒年間,西峰正月二十為財神爺廟會。所有的商人和商號為財神保佑生意興隆,各自踴躍出錢,豫、陜、晉、早勝等同鄉幫會舉辦社火,互相攀比,自然形成正月二十的節日習俗。以後年年相沿,歲歲相襲,每逢此日,西峰各地的社火竟相走上街頭獻藝。四面八方的群眾不畏嚴寒,甚至冒著風雪趕來觀看。直到上世紀90年代,

正月二十仍然是西峰春節活動的高峰。不過正月二十,春節不算過完,上班也不正式。

正月二十三

這一天是“燎疳日”,慶陽人有“正月二十三,老驢老馬都得閑一天”的說法。“燎疳”在慶陽歷史悠久,至今仍十分隆盛。據說“疳”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病毒,隻有用火燒燎方能驅除。因而,燎疳就寓示著驅逐病毒,保證一年全傢老小平安康泰。燎疳的講究很多,一般要持續三天。

正月二十一日是迎疳日,此日,人們要在各個門窗處散置谷草,以示疳至。二十二日是正疳日,人們需到野外砍斫柴禾,以蒿類為主,再加各種谷物、蔬菜秸桿。二十三日是送疳日。至此燎疳活動達到高潮。

燎疳可一傢一戶獨自進行,也可數戶聯合進行。屆時,將打備的蒿草置放於院內空曠處點燃,有的還準備香表、紙炮、清油、食鹽等。婦女們先將小型灶具如笊籬、勺、搟面杖、筷子、鍋蓋等放在火上烤燎,然後全傢老幼依次連跳火堆三次,完畢後用棍棒槌灰燼,以迸出的火花推斷當年的糧食收成。

舊時,慶陽的人們自臘月初八開始準備,直到正月二十三,過年前後延續四十多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春節的時限在不斷縮短。不過,直到今天,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仍被視作過年,直至十五過後,一切生產生活方能恢復正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