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浙江義烏春節傳統文化習俗

浙江義烏春節傳統文化習俗

分類:作者:[db:作者]日期:2021-11-12

義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的春節文化習俗保存完好並傳承至今,這些習俗無論原意是慶祝或祭祀,都並非單純改善生活,而是彰顯傳統文化的韻味,以營造大傢共同歡樂為主旨。

正月初一上墳

正月初一舊稱元日或元旦,民國時期稱“年節”。舊縣志載:“元日前夕,灑掃室堂及庭。(元旦)五鼓興,設香燭,男女禮拜上下神祗。陳果餌酒饌,祀其先序,拜尊長。男子出拜宗族親戚鄰裡,謂之賀歲。傢傢具酒食相延款待。”

義烏有“三天清明四天年”之諺。通常年初一清晨,傢主率全傢大小,手攜燈籠,在香案、祖像、灶君前上香,然後大開中門,貼“開門見喜”紅紙條於門框。朝東方(或喜神方)禮拜,插香於門框,放一串小火炮,置燈籠於鑊灶煙囪背,然後把門關上。早餐為面或羹,加上米粽,稱“耕耕種種”,有的早餐吃年糕,取吉年年高升。早飯後,男人攜燈籠去祖墳向太公拜年,插香、壓紙,謂之“上墳”。折回冬青枝、柏枝、竹枝,插於門首、灶頭,以兆“一年青健”。

年初一,不動掃帚,不動秤,不擔水(水缸滿水過年)。不向外倒水拋物,不向人討火種,禁打罵兒童,不與人口角。

南宋義烏人喻良能,曾於元日作詩一首,留傳至今:

元日追次東坡和子由省宿致齋韻

宋·喻良能

五十之年又過三,依然白發照青衫。

年來大起山林興,任達從教笑阮咸。

拜年

自古流傳的新年慶賀活動,要親自上門“恭賀新禧”,不能委托他人代理。如不上門道賀,表示關系疏遠。20世紀90年代後,乘公交車或私駕車拜年多起來瞭,還有人用電話拜年的。現在年初一就有人出門拜年。正月初二日,一般都是女兒女婿去娘(嶽)傢拜年。晚上趕回來,叫做“正月不空房子”。

拜年先給外公外婆、丈人丈母、親傢公親傢婆、舅父舅母拜年。外公、外婆要對前來拜年的外孫分壓歲錢。受拜要回拜,回拜叫“回年”。長輩不必回年,而由晚輩或後輩去。一般平輩回年原物加倍或加一物送回。招待拜年客,除瞭糖果、清茶、“子湯”或茶葉蛋、點心,還要酒肉款待,包括饅頭焐肉。拜年客,除瞭遠道,一般不留客。

拎斤頭

到親戚傢去拜賀新年吉祥美好,不能空手,一定要帶去禮品包。拜年的禮物,原是“糕點”。因多數禮物一斤一包,因此統稱“斤頭”。白糖算普通,註明“上白”。除瞭糕餅,都用草紙包成“元寶”的形狀,底面加一條紅色紙條。以冰糖、桂圓、荔枝、南棗、北棗為貴重,一般是紅糖、白糖、油棗、市荷糕、小方糕。以雙副(即兩包)為尊重,一包白糖加一包小方糕或柿餅之類,算很客氣。送豆腐皮之類的土特產,也視作敬重。

正月初五迎財神

新年後市口首次開放稱開市。義烏風俗年初五為“財神日”,用豬、羊、雞、鵝、魚等祭財神。開新市這天,上午8時開店門,焚香並燃放千頭炮,在財神前點大蠟燭。下午,舉行用香燭祭祀天地,放炮仗送佛上天的儀式,稱“開年”。開年後,各種如“不準掃地、不準借還鈔票、不準摔破傢什物件”諸禁忌,皆開戒。

正月初八新女婿“拜門”

正月初八俗稱“上八日”。頭一年結婚的新女婿,於這一日去嶽父嶽母傢“拜門”,帶去桂圓、荔枝、白糖、冰糖及其他糕餅多副,還要帶一雙雞腿。嶽傢設宴招待,請親鄰作陪。新女婿還要攜帶禮包到丈人兄弟等傢去拜謁,也酒食款待。有的夫妻同去,一般當日返回。

正月十一送燈

正月十一有送燈的習俗。從明萬歷年間(1573~1619)開始,縣城各大姓成員分成五批,每批十甲,五年輪到一年,輪流值年。是日,值年各甲每甲虔誠恭送一盞“百圈”巨燈,給縣城隍廟正殿懸掛,報謝明嘉靖年間(1522~1566)義烏縣城隍神陰助義烏兵,在浙江、福建沿海剿滅倭寇戰鬥中獲得全面勝利,解救出眾多被俘民眾,而義烏兵犧牲甚少的恩德。同時送去表示祝捷的紅佈旌旗,向神報捷,稱“紅旗祝捷”。送燈、送旗,都用連根連梢的新鮮小竹。每甲推選二人參加送燈,送燈隊伍,由多個鑼鼓班鼓吹前導,行經城內各主要街道,而後送進城隍廟。送燈者人人衣冠整潔,在當日各種場合,包括宴會當中,都要儀態凝重,舉止端方。送燈儀式莊嚴隆重,全城肅穆,民眾傾城而出,夾道佇視,無人喧嘩。

正月十五食元宵、迎龍燈

正月十五稱上元。夜晚稱元宵或元夜,為燈節。興張燈彩,興迎龍燈,興觀燈。廳堂懸掛祖先容像,慶賀元宵,歡度燈節。古代,城內四街設“竹棚彩障”,“懸燈其上”。“祠廟盛張燈彩。”至民國之初,四街架棚掛燈之俗已不見,祠廟、廳堂盛張燈彩之俗依舊,迎龍燈之俗較普遍。畈田朱村於祠堂門口擺豬羊祭。偶然也有雅士利用元宵燈節的機會舉辦猜燈謎活動,給佳節增添生氣。

正月十五前後迎龍燈。據義烏地方志記載,迎龍燈的風俗大概始於清朝乾隆年間。

迎燈歷史悠久,由於稱燈頭為“神”,參與者謹慎小心,不吵不鬧。所到神廟,都設齋祭請,所過村戶,爭相設齋。

正月十五食元宵,寓意團圓。“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義烏春節美食

麻糖是義烏人必備的年貨食品之一,是過年用於招待拜年客的茶點。義烏人的麻糖有多種口味,有芝麻糖、芝麻花生糖、米花糖等等,吃著都是滿嘴留香、嘎嘣脆。

以前每年冬至一過,不少義烏人傢就開始制作臘肉香腸,掛在屋簷下風幹。而如今更多的是有專門的香腸加工點代為制作,過年吃臘肉的人少瞭,但香腸仍然是正月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菜肴。在高壓鍋內壓熟後,用快刀將香腸切成薄片,亮晶晶的豬油從肉片內滲出,香味則早已溢滿整個空間,讓人口水直流、垂涎三尺。

打年糕是義烏人過大年必不可少的一種傳統。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著一年比一年高、年年高升、年年豐收。義烏的酒有高粱燒、紅曲黃酒、青柴滾,青柴滾比較小眾話,集中在上溪一帶。高粱燒比較烈,最受大眾歡迎的還是紅曲黃酒。紅曲黃酒,酒色呈琥珀,醇香柔和,釀制程度不同口感也稍有差別,有的烈有的甜。

在義烏鄉村大部分農戶傢裡年前都會釀制上一些傢鄉酒,待到過年招待客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