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八月十五中秋節拖缸爿風俗
八月十五拖缸爿(pán)是嚴州古城特有的風俗。
用稻草紮成一個草圈,底部墊上一塊破缸爿,一個小孩坐在上面,幾個孩子在前面用草繩拉,更多的孩子則跟著跑,跟著嬉鬧。缸爿在石板或石子路上滑動時,發出十分清脆的聲音,在皎潔的明亮的夜空中飄蕩,加上孩子們的嬉鬧聲,給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更增添瞭喜慶歡快的氣氛。
拖缸爿是一種兒童遊戲,也是一種民間風俗,它的來歷很早。
相傳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人們暗中相約,利用中秋賞月的機會動手殺死被強迫供養的蒙古人。人們將行動的時間寫在一張小紙上,利用送月餅的機會將小紙覆蓋在月餅上,送到各傢各戶,約好時間一齊動手。殺瞭供養的“撻子”之後,處理屍體成瞭一個大難題。於是有人想出瞭用稻草送人,放入單圈,運出城外的主意。
為瞭掩人耳目,就用破缸爿墊底,讓小孩坐在圈上,由大人一路拖出城去,將屍體處理掉後,再拖著回來,旁人看來,純是遊戲,不會疑心。
上一篇:中國最早的歷書《夏小正》
下一篇:侗族摔跤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