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泉州浴佛節與勤佛日

泉州浴佛節與勤佛日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早在唐代,已有無等禪師於南安九日山無等巖刻上“泉南佛國” 四字。北宋之初 ,泉州奏僧尼未度者四千 ,已度者萬數 ,其後因宋王朝濫賣度牒度僧 ,僧尼隊伍更是迅速膨脹。古代泉州佛教如此興盛,自然會在歲時節日民俗上有所體現 ,這就是農歷四月初八日的浴佛節,又名佛誕節。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起的節日 ,但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相傳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每逢此節到來之前,泉州的寺僧們要於四月初一日遍走間巷 ,募化人傢,名曰 “洗太子” 。至初八這一天 ,寺院裡要舉行“浴佛法會”,全寺僧侶和信徒們用香湯為佛像洗浴 ,作為佛誕生的紀念。是日 ,民間無子者 ,可用薄餅供九子母以乞子。

佛教於漢代傳入中國而盛於唐宋時代,閩南各地佛寺甚多,如漳州有南山寺,廈門有南普陀。而古城泉州,於唐代即興建規制宏敞的開元寺,五代時建承天寺、安福寺、福清寺及崇福寺,宋代又建晉江東石岱山南天寺和圍頭卓望西資巖兩大寺院,各雕三尊高大石佛像,這些寺廟大多數供奉有釋迦牟尼如來佛。如來佛的佛誕是四月初八,俗稱此日為浴佛節。各地善男信女,於此日備辦香楮貢品,到附近佛寺頂禮膜拜,以求冥佑,此俗由來已久,延續至今。

與佛教活動有關的風俗為“勤佛”,每月農歷二十六日於泉州開元寺舉行。以臘月的尾敬最熱鬧,從凌晨一直持續到天明午後。

“勤”,即閩南語繞圈的意思,最開始,是寺院師父們一邊繞著大雄寶殿走一邊念經,為寺院內部活動,後來寺裡決定每月廿六,開倉賑濟災民。慢慢的,每月這一天,香客百姓都到開元寺來吃齋面、參加“勤佛”儀式。

每到此日,黎明之時,即有數百善男信女,湧入開元寺中,由一名僧人帶領,引諸善男信女向佛行李之後,即在天井之中,不斷繞個大圓環而行,僧人手執木魚,邊敲木魚邊誦經,諸信女善男跟在後面,排成一個長行列,環繞而行,口中不斷念經,直至念經到瞭一個段落,才告結束。

勤佛形式結束之後,由開元寺僧提供給參加勤佛者一頓早點,經常是素面湯或米粉湯這一類簡單食品,而參加“勤佛”活動的眾多善男信女,也經常捐獻一些錢鈔供佛寺“添油”,這樣在經濟上有瞭互補,勤佛活動才能夠月月持續下去。這種活動,也是閩南宗教民俗的特色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