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河曲河燈會

河曲河燈會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河曲河燈節,俗稱河燈會。每年農歷七月十五舉辦。歷時三天,在縣城西門外黃河邊,漂放河燈。通過各種祭祀形式,祈禱神靈消災免難、風調雨順,是黃河民俗文化的典型。

歷史淵源

古時漂放河燈,由黃河船工組織河路社舉辦。僧人誦經、八音吹奏鼓樂,以超度死於河中的亡靈。當時被稱為迎神送鬼節。清代乾隆16年縣城西門外黃河古渡口建禹王廟,搭古戲臺。從此漂放河燈上升為有組織的祭祀活動,開始規范化,至今保留著嚴格的禮儀程序。2005年河曲縣把這一古會定名為河曲縣黃河文化節,上升為政府行為的節日。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漂放河燈是其中一項重要活動。

社會價值

從單獨的祭祀活動,到有組織的祭祀形式,再到固定的對當地民風民俗有影響的節日,河燈節的產生與發展,既印證著黃河文化的內涵,是河曲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它和當地的人民思想感情、生活習俗,息息相關。體現瞭中華民族生生不惜,奮鬥不止的精神。

河燈節在新的形勢下,已成為晉陜蒙交匯地區有較大影響的民間節目。這一文化空間的存在,對本地區的經濟繁榮、文化交流、社會和諧,產生重大影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