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清河人的習俗,臘月是準備過年,置辦年貨最繁忙的時候,應該做的事情有:
置辦年貨 春節是人節,也是神節、鬼節。置辦年貨,一是,過節需用的雞、魚、肉、蛋,蔬菜、水果、等食品。二是,燒紙、香火、蠟燭、元寶等貢品。三是,請神像、購佳佈、買對聯、年畫、大紅燈籠等春節裝飾品。
制作新衣服、洗澡、理發、剃頭 清河人過節時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服,在年前洗個澡、理個發,剃個頭,清河有“正月裡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姑娘戴花,男孩玩炮(鞭炮),在臨過年的集市上,大人們總要給孩子們買些過年的禮品,戲劇“白毛女”中楊白勞給閨女買不起新衣服,鮮花,隻買瞭根紅頭繩,刻畫瞭河北平原人民的過年習俗。
準備過年用的食品 其中有很多是具有地方色彩的土特產品。有饅頭、花卷、紅嘴綠葉的大桃莫莫(貢品)、肉包子、菜莫莫、豆腐、藕夾、肉丸子、粘窩窩等。傢中有老太太的人傢,按照窮人過年的習俗,有的還做些假菜(粉條、淀粉、蔥薑蒜及其他調味品調和,做成貌似肉類的食品)、面魚、棗山等土特食品。
臘月二十五以後,到瞭過年準備的最後緊張階段。臘月二十五,燉完瞭排骨把肉煮。臘月二十六,蒸饅頭,包子、花卷全蒸夠。臘月二十七,殺魚又宰雞,夾藕夾、氽丸子,碗筷盤子準備齊。臘月二十八,貼年畫、粘窗花,打整餃子餡子把面發,免得包餃子時再抓瞎。臘月二十九,大紅燈籠掛門口,對聯貼上墻,年貨齊全啥都有。雞魚、豬頭上貢桌,糖果、瓜子、泵棗、香煙還有酒。
臘月二十九是準備過年的最後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有
(一)大掃除,清掃房屋內、院內、胡同及鄰近街道的衛生,幹幹靜靜地過春節。
(二)大門口、屋門口張貼新春對聯,大門口上端掛紅燈籠,門上貼門神,房屋內貼福壽安康,年年有餘,金童玉女的年畫。
(三)屋內貼神像,正堂屋貢桌上張貼“天地三界,十方真宰”老天爺爺神像,還有十二孝圖和報信的大頭像。在傳統規定的位置張貼財神爺、觀音菩薩、地藏老母等諸位神像。在廚房貼灶王爺神像,在大門口佛堂放置關帝爺雕像。並擺放好香爐和準備上供的器具。
(四)在正堂屋貢桌上方,掛上大幅的傢庭祖輩亡靈佳佈,如果今年傢中有人亡故,應按輩分填寫上亡者名字。清河風俗;亡者婦女上佳佈不填寫名字,隻註明娘傢姓氏,如王氏、李氏、張氏等。
(五)續傢譜;在傢族,血緣關系近鄰的族院中,如有誰傢裡生瞭小男孩,應到傢族長輩傢裡,填寫上孩童的名字,小姑娘不上傢譜。下午到氏族傢廟、祠堂氏族大佳佈上,填寫上今年亡故人的名字。
大年三十零點以後,各傢各戶開始上供,一般零點至早晨八點都行,大部分都是過瞭零點就開始上供。半夜三更,夜深人靜,突然鞭炮齊鳴、響成一片,震耳欲聾,天空中五顏六色,兩響、禮花爭風奪艷、美麗壯觀。誰傢裡鞭炮響起,就證明誰傢上供瞭。清河有個舊風俗,在上供以前,傢中應有一個男主人,拿著把燒紙和四根香,到祖輩墳前拜請已亡故的長輩回傢過年,在墳前燒著燒紙、點燃香火後,拿著香回身就走,不準回頭,回到傢後,把香插在貢桌佳佈下方的香爐裡。如果離墳太遠,隻要看見瞭或者在十字路口燒紙點香也可,清河人叫“遙燒,遙燒”。
大年三十的早飯,各傢都做小米或大米、小米兩拆的稠飯。這一頓飯做的比較多,預先盛出一大盆來,等到瞭明年初二以後再吃,清河人叫“接年飯”,希望年年有餘、不斷頓,吃瞭接年飯還能防病健身。中午飯清河的習慣是熬肉菜,有些村莊還有集體在一起吃“氏族祖宗飯”的風俗。晚飯是餃子和面條一起煮著吃,清河人叫“龍拿豬”。
大年三十下午,婦女們在傢裡包餃子,男人們集體到氏族土地廟上香、磕頭,再去氏族祠堂祭拜祖先。有些村莊的村民是同姓,共同一個祖墳,這天下午,幾個村莊的本氏族男人們,商定好一起去祖墳磕頭禮拜、祭奠祖先。
大年三十晚上男女老幼,大部分人都不睡覺,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文藝晚會,年輕人打麻將、頂牛、玩撲克,整夜不休息,叫“熬三十”,等到半夜零點鐘聲敲響以後,燃放禮花,鞭炮齊鳴,響成一片,人們從此勝利跨入下一年。
清河千年神話流傳,大年三十晚上全神下界,除夕夜零點過後,老人們馬上忙碌起來,他們手中拿著很多燒紙、香火,對各個神位進行磕頭禮拜,燒紙燒香,因為大部分神仙在天亮前都要回去瞭,這叫“送神”。在房屋內明顯的神位有;爺爺奶奶(族氏傢譜)、下面有十二孝子圖、報信的大頭,老天爺爺、財神爺爺、觀音菩薩、灶王爺爺奶奶,在正堂屋桌子底下是地藏王、地道老母神位,另外還有炕神,缸神、墩神,門神、窗神、房屋神等,大門口有看門神(秦瓊、鐘馗)、墻壁佛堂裡有關公、關帝神,院落內有墻神、樹神、糞坑茅廁神、偏屋有太虛神,北屋最西北角上方有薑太公神位,等等。老頭、老太太們口中念念有詞,弄得滿屋、滿院子、房周圍、胡同裡全是香火燒紙,怪恐怖嚇人的。在這個時候,如果哪位小朋友長的瘦弱矮小,可以偷偷跑到傢中一棵大椿樹的跟前,抱緊大樹,臉蛋親吻樹身後,仰臉唱起老奶奶早已教會的一首動聽的兒歌,歌詞是;“椿樹椿樹王,你長粗我長長,你長粗瞭做檁梁,我長長瞭穿衣裳”。重唱六遍後,磕頭離開,在新的一年裡,這位小朋友就會迅速長高長胖,長大以後就能成為一個體魄高大、健壯的人。
大年初一“早晨拜年”,還是滿天星辰,人們就吃些餃子、點補一下,開始成群結隊的到各傢各戶拜年。拜年的形式各村各異,有以傢庭為一夥的,也有以傢族院中人集體為伍的,也有單人行走的。拜年是走到瞭各傢後,首先給此傢庭的祖靈佳佈“爺爺奶奶磕頭禮拜”,然後再給長輩磕頭。見瞭面都互相祝福;福壽安康、興隆發財。原來有矛盾、有隔閡,甚至是有冤仇的人,拜年以後增進瞭和睦、團結和理解。拜年結束後,人們各自回傢吃早飯,初一早飯都是吃餃子,長輩給小輩發紅包,兒童叫“壓歲錢”。
大年初二早晨折貢、摘佳佈、上墳;有些村莊在初一這一天,已經就把貢品收存瞭,上墳村莊風俗各異,有傢族院中人集體活動的,也有單個傢庭活動的,傢庭婦女不到墳地裡去。
在正月,清河有很多千百年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其中有:
一、大年初四請女婿,如果上年度本傢姑娘新婚,要大擺筵席、請新女婿。新女婿要給老丈人拜年並給傢中的兒童發紅包。姑娘的直系親屬如大爺、叔叔等也要邀請新女婿上門喝酒、吃飯。
二、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不擔水、不掃地、不幹活,更不能洗澡、洗頭、洗衣,清河人叫“不禍害水”,包餃子時不準數數量、盡量整天不打哈欠,不準說對神靈,長輩不尊重的話語。
三、串親戚,過瞭年後,要拿著禮品到親姑娘姨,舅舅外婆傢去給長輩問候、拜年。
四、大年初五叫“破五”,人們逐漸開始瞭生活的一切正常活動。正月初五、十三、二十四是“樣工記”(打樣,關門的意思),一切活動不能開頭,不能結尾,清河人叫“不開頭,不瞭頭”。
五、正月初六、初八、初九、十六是工廠企業、街面門店各種生意、買賣開業的良辰吉日,開業部門的大門口都是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非常熱鬧。
六、正月十五是小年,也叫“元宵節”,中午擺宴席,熬肉菜,晚上吃元宵。各個單位、各傢各戶晚上放禮花、掌燈籠、放雲燈,天空中絢麗多彩、五顏六色,十分好看。在這個期間,地方政府組織瞭很多民間文藝演出和書畫展覽活動;舞龍舞獅子、沖旱船、踩高蹺、扭秧歌、打腰鼓、舞花棍等。
七、正月二十五,農戶傢中的院子裡,用草木灰畫上瞭幾個大圓圈和梯子,在中央用方磚壓上五色糧食,清河人叫“打糧囤”;二月二(驚蟄)在正堂屋桌子底下打錢囤。這一天各傢都炒涼豆(黃豆)孩子們吃涼豆叫嚼蠍子蠹,一年免受毒蟲傷害。老人們舉著棍子敲梁頭叫;“二月二敲梁頭,金子銀子往傢流”,渴望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發財發福。 12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