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河北平鄉立夏日冰神祭祀習俗

河北平鄉立夏日冰神祭祀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冰神祭祀又叫祭冰神,祭冷神。它是平鄉縣後張范村一項民俗祭祀活動。祭祀活動是每年的立夏日,由村民自發成立的非宗教性村社組織“龍神會”主持開展,以祭祀108位龍王為主,向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免受冰雹之害。

關於活動的起源沒有確切記載。但根據相關民國、明清舊的縣直記載和村裡老會首的陳述,這個活動在後張范村也有200年左右的歷史。

立夏當天,村裡虔誠的善男信女們抬著供奉一百零八尊龍王的轎子,進行沿街。回來後,在醮棚內舉行一場莊重的祭典活動。

祭典儀式由四名衣帽齊整、身著禮服,名曰:鳴、通、引、亞的四名禮賓先生主持。行禮過程中,“鳴”禮賓領眾人舉祭就位;“通”禮賓帶領眾人行三跪九叩之禮;“引”禮賓將水盆移至香案前,盥洗後負責跪拜上香,行初獻、亞獻、終獻之禮;最後“亞”禮賓誦讀祭文。同時,吹手奏樂,炮手鳴炮。

祭典活動結束後,全村男女老少一齊出動,去村西祭祀點舉行盛大的移駕祭祀大典,一路上鳴鑼清道,大轎緊隨,鼓樂齊鳴,旗幡傘扇,場面盛大、隆重、熱鬧,煞是壯觀。

到達村西後,等到立夏時刻一到,便開始祭祀。首先由四名禮賓先生帶領眾信徒打開轎門和幔帳請出神牌,對神而祭,鞠躬行三跪九叩之禮,然後行獻供品、祭品大禮,誦讀祭文,奏樂鳴炮。行祭品之禮時,由會首把100斤桑木幹柴放入挖好的二尺見方、深三尺的土坑中,將幹柴點著,待火燒旺後,把準備好的一尾活烏魚、一頭活烏豬、一隻活烏雞及三張油餅、三棵大蔥、三盤甜面醬等祭品依次放入坑中。相傳,下冰雹是烏龍作怪。三種動物均為黑色,它們升天後,烏雞變成頭、烏豬變成身、烏魚變成尾,組成一條烏龍飛走,此地也就沒有冰雹之災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