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皮人的春節風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節日,節日喜慶氣氛差不多要持續一個月。它作為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十分受重視,出門打工的,在外求學的,在外做生意的等等,都會在春節前不遠萬裡趕回傢裡和傢人團圓,這裡介紹一下南皮人的春節風俗。

三十這天,傢傢戶戶都早起,這一天比較忙活。吃過早飯,女的在傢裡忙活,男人就帶著孩子出門請神。

所謂“請神”,就是去往祖墳方向的路口,對著祖墳方向,邀請神(自己已逝的父輩及祖輩的故人)回傢來過年。

這一天的大致程序是這樣的:早飯過後,傢庭主婦就開始把上貢的貢品準備好,多數是饅頭,菜,還有的上豬頭貢,或者貢上一隻雞。

請神前,要在傢裡帶上香和鞭炮,拿著請神的一張符。這張符,是一個文官的畫像,講究“文接武送”。到瞭請神路口,要放鞭炮,把文官的像燒掉,請回自己傢的祖輩以及神仙。放完鞭炮,要把香點著,一路上拿著香,帶著自己傢的神沿路回傢。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路上一定不許去串門,也不能走叉路,要按去的路原路走回來。這樣,才能把自己傢的神請回。回到傢,要把“攔門杠”放在大門口。把香插在自傢供臺的香爐裡。這樣今天的任務就完成瞭。但是,香火絕對不能斷的。等這支香燒完後,要馬上插入另一根。這樣繼續下去。直到大年初一折供(撤供)。有的傢在折瞭供之後,香火依然繼續著,持續到正月十五,有的傢就在初一折供後撤瞭。而關於“攔門杠”,就是一支木杠,長度要達到自己大門口那麼寬,然後上面用紙錢裹住,再用紅繩紮住,據說是為瞭擋住別人傢的神來自己傢過年。

大年三十和初一這兩天是很講究的,大人們總是囑咐孩子們很多,不許亂說話,不許喝冷水,不許在年三十這天和初一這天的白天睡覺(據說這兩天白天睡覺的話,一年委靡不振,昏昏沉沉,很懶),不許把水灑在院子裡啦,不許當著傢譜和全神像大聲喧嘩……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奶奶希望我和姐姐上香。奶奶是這樣解釋的:女孩子上香,會給自己覓個好婆傢。於是乎,請神回來,不等那支香燃盡,我們就立馬去換另一支。這樣一支一支接下來,奶奶希望我們用短香換,那樣會多拜拜神(多磕頭)。上香的時候要很用心,每次換香的時候,都是嚴肅的對著傢譜和全神像,換好香就磕頭。小時候換香時,心裡默念:希望我學習更好,希望考入好的大學……,大一點過年的時候,我就誠心的對這神說:希望能賜個好婆傢……

三十這天下午的時間,就是包餃子瞭。包餃子的時候,包一個糖的,一個錢(鋼蹦)的。據說,吃到糖的,這一年就會心情甜蜜,吃的有錢的那一個,這一年會不缺錢,也有說這年能賺錢。可是,包餃子的時候大人就是不讓我們這些孩子插手,因為怕包出破餃子,不吉利。

年三十晚上,合傢團圓,一起吃年夜飯。通常這一晚大傢都會睡得很晚,因為要守歲,所謂守歲,就是等著敲響十二點的新年鐘聲,大傢許下一年的心願。

大年初一,傢傢戶戶都起的很早,有的凌晨4點,5點就起來,據說,起的早,過的好。但是,隨著長大,人們起的也不再早瞭。大多6點左右起床,煮餃子,放鞭炮,上供。女人煮出餃子來,先到處供一下,而男人帶著孩子們就在院子裡放鞭炮。說實話,孩子們是很不情願的起來,總是被母親喊起來。其實,那麼早,根本就不餓,也吃不下,但是,吃一個兩個,也要吃的。奶奶總是說,不吃不長歲。小時候就想,怎麼不長歲呢,過瞭年,我就大一歲瞭唄,可是現在我會想,如果不吃餃子就不長歲那該多好,歲月是把殺豬刀,時光不等人啊!吃餃子的時候,還不能多說話,得處處謹慎。奶奶解釋說,吃餃子的時候,神仙都和我們一起吃,不能亂說的,亂說瞭神會不高興的。

吃完初一的餃子,就開始拜年瞭。自己傢的親朋好友,都要走一走,女孩是不參與拜年的。所謂拜年,就是在村子裡走走,串串,大約拜到十一點的時候,差不多都串過來瞭,然後,女人們開始撤供。用武官的那張畫符,送神。男人們就開始去上墳瞭。去祖墳,同姓的,一大傢子,開著車,帶上鞭炮,越多越好瞭。

農村的年還是很有味的,因為鞭炮從三十晚持續到初一,響個不停。很是熱鬧。

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出嫁的閨女,在初一這一天是不能回娘傢的,因為流傳這樣一句:看瞭娘傢的供,死公公。所以,過年,出嫁的閨女是不可能和娘傢的人一起過的。過瞭初一,就可以回傢來給父母拜年瞭。

中國農村的春節還是很講究的,很是喜歡傢鄉的春節風俗,它作為一種文化,將它記錄下來,衷心希望這些春節風俗都能傳承下去。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