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浮梁正月初二、初三習俗

在浮梁人眼裡,正月初二是開正第一個雙日,是一個好日子。這一天,各個村莊的族傢和友鄰在相互拜年,族傢開始宴請新娘,而頭年嫁女的人傢,一大清早,便派自己的兒子去親翁傢接年前新婚的女婿來嶽父嶽母傢做“新客”,所以正月初二也俗稱為“迎婿日”(南鄉一帶為正月初三)。

做新客是一件高興和快樂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浮梁有一句古話,叫做“疼女兒必須學會先疼女婿”,嶽父嶽母為瞭使女婿疼愛自己的女兒,總是盡自己的努力,想方設法把女婿招待好、服侍好,所以浮梁人常說:“玩在外婆傢,吃在丈母傢”。

平日裡,嶽父嶽母都會把最好吃的給女婿吃,生怕款待不周。做新客時,更是有吃有喝有玩。因此,這是每一位新郎都向往的一件快事。但是做新客首先要準備好一些拜年禮品,除嶽父嶽母傢的,還有親戚朋友傢的,對一般傢庭這是一項不小的開銷。此外做新客必須天天喝酒,在熱情好客的嶽父嶽母傢和親友傢,很少有新客不喝醉酒的。有一些人新客尚未做完,便找機會跑回傢,以躲避醉酒。所以浮梁農村中又有“新客不醉,過後放屁;新客不走,不是好佬”的說法。

接新客的人在親翁傢吃點心“發喜”並留下吃中飯後,便和新客挑著裝有糖果煙酒的小皮籮擔匆匆地往回趕路。此時,嶽父嶽母傢早就準備好瞭點心晚宴,陪新客的親屬也早早地齊聚在一起等待新客的到來,有的人傢還派出接擔的人到村口等候,見新客到來,除互道拜年,便馬上接過新客肩上的擔子,陪同新客一同快步走到其嶽父嶽母傢,早已等候在門口的傢屬一見新客到來,立即點著瞭鞭炮“雨夾雪”,在鋪天蓋地的鞭炮聲中,新客邁進大門,朝著穿戴整潔、滿面笑容、站在大門內等待的嶽父嶽母和長輩行跪拜大禮,口呼“接丈人、丈母拜年!”雙手抱拳三揖三叩,嶽父嶽母趕緊俯下身子,將行大禮的乘龍快婿攙扶直來,笑得合不攏的嘴裡連說:“免禮,免禮,上座吃茶。”

接著大傢把新郎讓至八仙桌的首座,陪客分別坐到新客周圍,丈母娘笑嘻嘻地為新客和陪客沖上瞭茶水,掀開全盒,把花生瓜子糖果一把把放在女婿面前。嘴裡連連催促著新客:“吃、吃”。在熱情的丈母娘面前,新客反而顯得靦腆和局促起來,引得陪客哈哈大笑,整個堂前都沉浸在歡樂、喜氣洋洋的親情和節日氣氛之中。

喝過一會茶,接著端上桌的點心是“發糕”和雞蛋、早米糕。“發糕”寓意著發達和蒸蒸日上;雞蛋象征著團團圓圓;“早米糕”是浮梁有地方特色的點心之一,也有早日登高之意。隨著點心一樣樣端上桌,陪客便主動招呼新客先吃發糕,接著請新客吃雞蛋,吃雞蛋一般要求吃兩個,美其言曰“一雙腳才可以走路”,寓意好事逢雙,實際上也是浮梁人熱情好客、禮數周到的表現。吃完雞蛋後,再請新客吃早米糕。吃完點心後,撤下茶點,客人稍事休息,順便拉拉傢常,便要準備晚宴瞭。

正月初二晚宴是嶽父嶽母傢專為新客接風洗塵的酒席,在浮梁北鄉一帶叫做“洗腳酒”。除新客外,陪客主要是嶽父嶽母傢的至親和傢人。

“洗腳酒”的菜食是豐盛的,但沒有正席酒要求嚴格,一傢人坐在一起邊吃邊飲邊聊,溫馨和諧,酒至半酣,便不再勸。飲後喝茶,嗑點瓜子,便洗漱休息。

在浮梁一些地方,也有新婚夫婦在正月初二一起回娘傢“歸寧”的;但大多數受徽州文化影響的農村,新郎和新娘在春節後的拜年活動並非夫唱婦隨。當新郎到嶽父嶽母傢做新客的時候,留在婆傢的新娘也在天天被族親宴請。

宴請新娘比起接新客來,雖然菜食豐富,也非常盛情,但在形式和熱鬧程度上多少有一些差別。宴請新娘時,其夫傢既不用擺“開席酒”,也不用設“收席酒”,宴請新娘的族親就是年前新娘子新婚第一天陪她坐在一桌的女眷。陪同新娘吃新婚喜酒的女眷,大多都是婆傢傢族中近親那些人傢的姑娘或年輕媳婦。這些族傢親友一般年前就已商量好瞭宴請新娘的日期順序,大多也隻有七到九傢,到時候挨傢接請就是瞭。其次是陪新娘子上桌的都是女眷,大多數不喝白酒,東傢敬酒時也不過是盡盡禮節、走走過場而已,酒席桌上也比較斯文,一席酒的時間比起男客來也要少好多。 12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