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江蘇金湖的文化狂歡節:踩街

江蘇金湖的文化狂歡節:踩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在金湖縣,從春節到元宵,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傳統文藝活動——踩街。

踩街淵源

金湖縣1959年建縣,東與寶應縣比鄰,南與安徽天長市接壤,西與盱眙縣、洪澤縣交界。境內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三湖環繞。歷史上曾先後隸屬於揚州市和六合專區(“文革”期間)。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次的區劃調整,南北文化的交融滲透,蘊育瞭獨特而深厚的“水文化”、“堯文化”、“荷文化”。可以說:金湖建縣時間不長,歷史卻很悠久;面積不大,文化底蘊相當深厚;人口不多,民俗風情多姿多彩且獨特厚重。

在金湖眾多的傳統文化習俗中,群眾最喜愛、流傳最長久、影響最廣泛的當屬踩街習俗。所謂“踩街”,就是一場傳承數百年的民俗文化“狂歡節”。據老人們講,金湖的踩街從敬神、祭祀、廟會等演變而來。早先,每逢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有錢人傢主動牽頭和組織,街坊鄰居積極響應,踴躍參與。有人濃墨重彩,有人裝神扮佛,有人披紅掛綠,五花八門,不拘一格,其形式有跑黑驢、挑花擔、跳花船、打蓮湘、踩高蹺、舞龍燈、玩雜耍。傳統上,一次踩街活動要持續3天3夜。

今天,我們就一起見識一下金湖“踩街”文化盛筵的幾道“大菜”、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城的舞龍、閔橋的蓮湘、陳橋的花船。

踩街大戲

黎城的舞龍

作為踩街活動重要內容的舞龍,遠在宋代,在金湖就有瞭文字記載。水鄉金湖過去飽受水患,對龍更是備加崇敬。當地百姓企盼通過“舞龍燈”表達對龍的敬畏和對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向往。而黎城鎮的舞龍在數百年的發展中,形成瞭花樣繁多、組合復雜的多種表演套路,形成瞭自己獨有的藝術特點。

例如,一種名為“龍舟鬧海”的表演套路,將龍舞與花船混合演出。演出開始,龍、船先由東南西北向四周觀眾致拜,稱為“拜四門”。演出中將龍舞的歡騰氣氛與花船悠久舒緩情調有機地穿插起來,使觀眾的情緒跌宕起伏,並造成一種天人合一的效果,極具藝術觀賞性。即使在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今天,黎城的舞龍隊一旦開鑼,金湖城鄉依然是老百姓都扶老攜幼,爭相觀看。

閔橋的蓮湘

閔橋鎮是金湖縣的一大古鎮,閔橋蓮湘舞是金湖踩街活動必備項目之一。

根據走訪調查,老人們回憶解放前有人用此舞謀生走村串戶,拜年祝福,類似玩花船之類民間藝術。閔橋蓮湘舞變化多端,豐富多彩,打法有30餘套之多,有單槍和雙槍之分。每套又有四式和八式。單槍(四式):敲肩槍、互對槍、單槍蹲打、單打雙肩、擦地換打、腳底槍、跨步甩、單打雙胯、單槍穿襠、單槍外打、內外打、上下旋子、雙擦地、單點地、溜肩繞腰、貼身打。雙槍(八式):基本動作、滾槍、對槍、擦地槍、對接、串接、蹲槍、扛槍、挾槍、側打、跨馬、裡打、外打、展翅、雙晃槍,跨馬開花。32套基本動作,每套自成一體,各套又可緊密相連,其中有的套路抒情優雅,有的剛勁熱烈。

除32套基本動作外,在排演過程中,還要編隊、造型,進行大量的隊形變化及步伐變化。音樂方面多用節奏明快的音樂,在表演過程中由緩到快、到高潮則氣氛熱烈,加之嗩吶、釵鈸點綴,更是錦上添花。2011年,閔橋蓮湘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價值,被列入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