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民俗風情盛會:款仙節
景頗族是勤勞智慧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景頗族在自己民族發展的漫長進程中,創造瞭自己燦爛的民族文化,其“款仙節”就是景頗民族重要的民間民俗文化之一。相傳在很早以前,“款仙節”是在勒佗·勒孟臘若(男)和穆日·宋貝紮若(女)時代創辦和命名的節日名稱。
相傳,“款仙節”的產生開始是從景頗族青年男女聚會的“恩拉達”、“旺澤達”逐漸演變發展起來的。“恩拉達”是產生“款仙節”的萌芽階段,“恩拉達”是景頗祖先為瞭解決青年人活動場所而在傢裡備設的一個專門房間,景頗語稱“恩拉達”,載瓦語稱“甘托瓦”,這樣的房間不是每傢都有,而是生活比較好,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傢庭才能設有;第二階段是“旺澤達”,又叫總房,是產生“款仙節”的初級階段。
“旺澤達”的設立,根據村寨大小,設一處或多處。其目的是為一代又一代的景頗族青年男女提供學習、傳承和發揚本民族傳統文化和民間技藝的場所。所以說,“恩拉達”和“旺澤達”不僅僅是為瞭談戀愛和唱情歌才到那裡去玩,更重要的是為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第三那階段也就是發展形成階段,即在勒佗·勒孟臘若和穆日·宋貝紮若時代。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停然寨和孫背寨的地方,有兩個聰明能幹的青年人勒佗·勒孟臘若和穆日·宋貝紮若,他倆追求美好生活,熱愛生活,他們各住一個寨子,兩寨中間有一片綠色的小平壩叫停然壩,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流淌著清澈的小溪,是個非常秀美的地方。因此,成瞭他倆經常相約探討人間事物、傾吐愛戀之情的好地方,在此期間,他倆通過認真討論後,動員組織兩個寨子的青年男女第一次在停然壩野外舉行瞭十分成功的青年文化交流活動,同時邀請瞭周圍其他寨子的男女青年參加,當時的活動內容主要是唱民歌、情歌、木占、勒嘎、勒來,跳象腳鼓舞、嘎志舞,吹奏吐良、勒榮、桑比、比慢、比托、比孫、洞巴等。經過勒佗·勒孟臘若和穆日·宋貝紮若的長期努力,有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參與下,此項活動從“恩拉達”、“旺澤達”時期的房內局部傳統文化交流,逐漸推廣成為活動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交流更加廣泛的景頗族民間民俗文化交流盛會之一 ——“款仙節”。
從此以後,在每年農歷二月停然花、金通花及斑色花飄香時節,成為舉辦款仙節的約定時間。由各村寨中的藝人們帶領著青年男女老幼,相聚在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的野外,組織開展吟誦古調、對唱情歌、彈奏民間器樂、交流飲食文化、展示服飾織錦、開展體育競技等,內容豐富多彩、氣氛熱烈歡快。
關於“款仙節”的名稱或叫法起先有不同說法,如:冉瑪擺(青年節)、南辦朵擺(采花節)、文蚌擺(文蚌節)、能仙擺(能仙節)、款仙擺(款仙節)等,但款仙擺(款仙節)說法比較普遍,而且有歷史文字記載。所以說,“款仙節”是景頗族民間民俗文化的精髓之一,而其中表現出的團結友愛、攜手共進、樂觀向上的民族精神,是景頗人民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
如今的“款仙節”,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已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增進社會和諧發展,帶動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又一大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