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春分“豎蛋”習俗

春分“豎蛋”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春分豎蛋,也稱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這一天,各地民間流行的“豎蛋遊戲”,這個中國習俗也早已傳到國外,成為“世界遊戲”。

天文學傢介紹說,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來臨。

在每年的春分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瞭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春分這一天為什麼雞蛋容易豎起來?雖然說法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科學道理。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於豎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雞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0.8毫米之間。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隻要找到三個“小山”和由這三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麼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瞭。此外,最好要選擇生下後4~5天的雞蛋,這是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松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於雞蛋的豎立。

豎立雞蛋不僅有許多科學道理,而且還包含很多豐富深邃的哲學思想。意大利著名航海傢哥倫佈橫渡茫茫大西洋,發現瞭美洲新大陸,有人對其發現不以為然,甚至譏其為“純屬偶然”。在一次慶功大會上,哥倫佈提議宴會上的先生女士小姐嘗試一下,能不能把桌上的雞蛋豎立起來,結果沒有一個成功。哥倫佈說,現在看我表演。他把雞蛋磕下去,雞蛋殼破瞭,蛋也就豎立起來瞭。然後他說,這就是我的發現,的確十分容易,但是,為什麼你們不會?

雞蛋勻稱光滑的曲線是它難以豎立起來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傢達芬奇,曾經廢寢忘食兩年多,天天練畫蛋曲線,這為他後來成功地塑造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我國民間把臉龐稱為“臉蛋”,並以蛋形作為臉龐美麗與否的標準,充分說明瞭我國人民高超的美學鑒賞水平和蛋形的美學屬性。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一直找不到蛋形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就連數學傢也隻能憑借直尺和圓規來近似作出蛋曲線。難怪畫瞭成千上萬個蛋圓的畫傢也說,沒有兩個是一模一樣的。直到現代,數學傢才找到下列蛋曲線的數學方程:x^2/a^2 + y^2/(ky+b)^2 = 1,其中|k|>1,終於解開瞭蛋曲線作圖這個困惑幾代人的難題。

今天,造型為蛋形的汽車、飛艇、橋梁、隧道、體育館、音樂廳和其他建築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們完善地實現瞭科學與文化、科學與藝術、科學與美學的結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