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瑤族盤王節
瑤族歷經千年的遷徙史,使其成為中國分佈最廣、支系最多的少數民族。他們一年一度的盤王節,是瑤族獨特的歷史文化縮影和集大成者。
盤王節,又叫還盤王願,是瑤族人民祭祀盤王的盛大節日。過去,各地依據谷物收成和人畜康泰的情況,每三五年才選定日子過節。自1984年起,各支系瑤族代表商議,將節日統一定為農歷十月十六。
這個節日,在嶺南地區普遍隆重,在廣西則以金秀、全州、賀州、富川等地最具特色,其中賀州盤王節最具代表性。
盤王,是瑤傢的始祖,民間稱為神犬盤瓠。相傳古時候,高王入侵平王地界,盤瓠勇摘王榜,平定瞭高王之亂。最後,平王將盤瓠招為駙馬,封號盤王。盤王婚後化身為男子,育有6男6女,成為瑤族最早的12個姓氏。
盤王節的內容主要是祭祀盤王和舉辦民間文藝活動。這一天,各地瑤胞們盛裝打扮,簇擁著盤王大巡遊,場面宏大熱烈,參加人數眾多。在節日中,傢傢戶戶都要用美酒香肉到盤王廟和傢族宗祠進行供奉,求盤王為他們驅邪降福。之後,瑤寨裡還會大擺宴席,慶賀傢族團聚,人丁興旺。
盤王廟的祭祀活動又叫“奏堂”或“跳盤王”,多由德高望重的祭師主持進行。這些祭師或唱或跳,用獨特的宗教舞蹈來展示瑤族先祖的生活,內容圍繞“創世、遷徒、耕山、狩獵”等生活場景展開。
祭師演唱的經詩,民間俗稱盤王大歌,是瑤族最重要的歌謠典籍,內容涉及神話傳說、宗教禮儀和世俗民情,描述瞭對祖宗神的贊頌和感恩。盤王大歌能流傳至今,仰賴於瑤族人民強烈的尋根意識。世界各地的瑤胞雖然居住分散,甚至口音各異,但他們無論走到何方,都必隨身攜帶本族經典,期待有朝一日落葉歸根。因此,盤王大歌無疑成瞭他們維系民族觀念的精神紐帶。
節日上的主要活動之一為耍歌堂。耍歌堂又被稱為蝴蝶歌會。蝴蝶歌是瑤族的二聲部民歌,音韻優美,其歌調被喻為如同蝴蝶振翅時發出的天籟之聲,因而得名。歌唱內容也多與盤王的歷史故事有關。
盤王節期間,一般都要舉辦各類民間競技比賽,其熱鬧氛圍不亞於過年。在賀州瑤族地區,流傳著一種瑤族傳統長鼓舞。長鼓舞是瑤傢的集體舞,起源於盤王遇羊而落崖的民間傳說。古時候的長鼓多以羊皮制作而成,形狀細長,兩頭都可以擊打。表演時,演員將鼓系於腰間,用歡快的鼓點帶動整個場地的氣氛,表現人們慶祝豐收和對先祖的緬懷之情。
和很多節日一樣,盤王節也是瑤胞合傢團圓、朋友相聚的好日子。因此,這一天,人們都要舉杯慶賀一番。節日期間,人們能夠品嘗到瑤傢的各種風味小吃,體驗瑤族獨特的飲食文化,和瑤胞們一同感受時代的變化和瑤族地區的發展。
如今,賀州地區被視為保存盤王文化最為豐厚的地區。這裡的瑤傢風情依然十分濃鬱。在賀州的民族服飾展示活動中,人們可以領略到瑤傢歷史悠久的紡織技藝。瑤族歷來支系眾多,服飾各具特色。他們在染佈、編織和刺繡技藝上可謂獨領風騷。尤其是盤瑤、紅瑤、白褲瑤的服飾風格各異,令人印象深刻。
新時代的盤王節,是瑤族歷史文化的縮影和藝術盛會,是海內外瑤胞割不斷的精神紐帶。
1992年起,嶺南多省區的瑤族代表商定,各市縣輪流舉辦兩年一屆的“中國南嶺瑤族盤王節”,努力將盤王節辦成海內外瑤胞敘親情、促發展的平臺。
2006年,盤王節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一篇:廣西大新霜降節
下一篇: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