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新霜降節

在大新縣下雷鎮,霜降節從明代至今數百年興盛不衰。作為傳統的壯族節慶活動,人們對它的熱情不亞於春節。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每年10月23日。正值晚稻收獲時期,霜降節由此成為廣西大新、天等、靖西縣一帶壯族民眾慶賀豐收的節慶,其中下雷鎮最有特色。

相傳土司第十四世許文英的妻子岑玉音箭術高超,膽識過人,曾率兵大敗入侵邊境的敵軍。凱旋之日正值霜降,下雷人民為紀念她建起玉音廟,每年逢霜降日就會扛著她的畫像舉行遊神活動,節慶由此而來。

悠久的土司文化及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下雷鎮的霜降節由單純的慶豐收,逐漸發展成為祭祀民族英雄、進行商貿活動、民俗文化表演的綜合性節慶活動。

霜降節,歷時3天。霜降前一天為“頭降”,或稱“前降”;霜降當天為“正降”;霜降第二天為“尾降”,或稱“後降”。

“頭降”主要是敬牛。壯族人民素有愛牛敬牛的傳統。頭降當天農傢會為牛梳洗、掛紅彩,給牛喂酒菜。給牛喂酒菜,俗稱“開降餐”。按照俗例,3天內不用牛力,讓牛休息,並且禁止鞭打。節慶期間若有牛意外死亡,必須將其埋葬,不得食用。

下雷鎮地處中越邊境,又處在大新、天等、靖西、德保4縣交界的邊緣地帶。因此頭降這一天,鄰縣的群眾都紛紛來到下雷參加節慶,客商們也早早擺開攤位。

“正降”活動以祭神、遊神為主。當天凌晨,人們便帶著祭品前往玉音廟拜祭。各人按自己的意願祝禱,求子、求財或求來年風調雨順,表達瞭人們祈求神靈顯聖賜福的良好願望。在清代,不但普通百姓祭祀,州官也必身著官服,率眾頂禮拜祭。

祭神後是隆重的遊神儀式。平時存放在廟內的玉音畫像此時被請出來,在遊神隊伍的護佑下開始巡遊。人們敲鑼打鼓,揮著旗,舞著獅沿街前行。所舉的旗幟中有幾面是鑲有齒邊的牙旗,代表瞭岑玉音的將領身份。

街上的居民一早就備好瞭鞭炮,待遊神隊伍路過傢門時燃放。醒獅則向燃炮的主傢鞠躬,表示感謝與祝福。街道上炮鼓齊鳴,獅躍人歡,氣氛十分熱烈。

遊神結束後,便進入有名的“霜降圩”。據說在霜降節這天購買的東西都會特別吉祥耐用。舊時人們會省下一年的錢,到霜降節時才買新東西,圖個吉利。圩上商品種類繁多,從衣服鞋帽到農具、生活器具,應有盡有。做買賣的客商,近的來自廣西崇左、南寧,遠的來自雲南、湖南等省。熱鬧的圩市還吸引越南顧客前來采購。雖然霜降節隻有3天,但實際的商貿活動基本上持續在一周左右,商品交易量十分可觀。

“尾降”重在娛樂。正降日當晚至尾降日,當地會舉行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是整個霜降節會的高潮。人們通宵達旦,樂而忘返。傳統的娛樂形式有對歌、唱壯劇、放花炮、舞龍舞獅等。許多群眾,就是為瞭參加和觀看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而來。他們通常會提前數日,趕到下雷街上及附近各村寨壯族人傢中借宿。熱情好客的下雷人也會依照俗例,對前來借宿的客人給予上賓禮遇。霜降節間,下雷人都會敞開大門盛情款待八方來客。他們認為哪傢的客人越多,就代表這傢人越受歡迎。

節慶期間,這裡傢傢戶戶都會殺雞宰鴨、做粽子、做“霜降糍”等來祭祀祖先,招待親朋好友。“霜降糍”是以當年新收糯米經蒸、舂、捏而成,並佐以白糖芝麻餡,味道香甜可口。

如今的霜降節,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除瞭豐富多彩的傳統活動,當地每年都會組織籃球賽、拔河賽、跳棋賽等活動,大新霜降節顯得更加韻味十足。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