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凌雲沙裡牛王節
農歷十月十二是沙裡牛王節。
沙裡是凌雲縣的4個瑤族鄉之一。牛是沙裡人的寶貝。
傳說,有一隻惡蛟把沙裡壩淹沒瞭,搶走瞭最漂亮的姑娘。正巧,一位神將趕著一群仙牛路過此地,他把牛群趕到壩上吸水排洪,並與惡蛟奮勇搏鬥,終於解救瞭百姓,救回瞭姑娘。沙裡人為感謝神將的恩情,為他立廟祭祀,尊稱他為牛王。從此,沙裡形成瞭養牛、愛牛、敬牛的習俗。同時,惜牛、愛牛,是耕作現實的需要,也是古老民族長期形成的優良傳統。牛王節采用節日的形式固定下來,代代承襲,永志不忘。
這一天,凌雲縣沙裡瑤族鄉及周邊鄉鎮的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吹響牛角,奏起嗩吶,抬著紙紮牛頭模型和各種祭品,為牛披紅掛彩,聚集沙裡,載歌載舞,舉行各種節目,慶祝牛王節。
節日期間,舉行祭牛王儀式、牛王爭霸賽、牛後選美大賽、攝影比賽、山歌表演、“牛王之鄉”招商推介等活動。
祭牛王之前,先進行遊街。幾名身著民族盛裝的男子抬著由紙紮成的巨牛模型走在遊行隊伍前頭,身後緊跟鑼鼓隊,四人抬著畫有牛角圖騰的大鼓,一人奮力敲打。人們抬著各種祭品,舉著彩旗,緊隨其後。老人、小孩及婦女們加入到隊伍中,沿途遊街,一直到田間地頭。
祭祀牛王儀式在會場舉行。會場中央的祭臺上,巨大的背板繪著象征牛王的彩色圖騰,中間懸掛結著紅綢的牛頭,前面擺放著牛王的牌位。幾個德高望重的瑤族老人,身著道袍,虔誠恭敬地向牌位叩拜行禮,神情肅穆地誦念祭文,奉獻祭品。整個祭臺香霧繚繞,嗩吶齊鳴,莊嚴而熱烈。
儀式結束後,節日活動的重頭戲——牛王爭霸賽和牛後選美賽上演。
牛王爭霸賽實行淘汰制。各級別的牛先排號,然後抽簽決定各參賽牛的對手。寨中有“實力”的耕牛戴著大紅花由主人牽著分別站立,隨著裁判的一聲吆喝,牛主人放開韁繩,兩牛如離弦之箭向對方俯沖而去,四周的鄉親喝彩助威。有的一鬥就見分曉,有的勢均力敵,半天難分勝負。
終有敗者逃離,而勝者乘勝追擊,牛主狂呼高叫,瑤族同胞們為其吹蘆笛,鳴鐵銃,放鞭炮,敲鑼打鼓。整個場面緊張、熱烈、歡樂。
與牛王爭霸賽火爆緊張的場面相反,牛後選美賽則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參選的母牛,一個月前就開始用雞蛋和黃豆養得膘肥體壯,經主人的精心裝扮,披紅掛彩,皮毛鮮亮,溫和而安靜,由其主人牽著,輪番登場。評委們根據母牛外貌特征、膘情、年齡、勞動能力等指標,分別予以評價打分。得分最高的母牛折桂封後,由其主人牽著遊場慶祝,主人臉上充滿驕傲得意之情。
每年一度的牛王節活動,挖掘民間愛牛、敬牛的傳統文化,展現沙裡民族風情,使畜牧與旅遊相結合、畜牧與文化相結合,推動瞭瑤鄉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