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廣東電白縣端午“洗浴節”

廣東電白縣端午“洗浴節”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端午節來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吃粽子、劃龍舟”。而在電白地區,端午節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用草藥洗浴。

五月初五,夏日在望,春夏相交之際疫病容易流傳,為此,人們就主動順應大自然的變化,灑掃庭院,掛艾枝,懸抹藥,佩香袋,煮草藥沖涼,有的地方以雄黃酒在孩子額上寫“王”字,用特制藥材熏屋子,等等。

端午前夕,電白人會到菜場買上一把“艾枝、抹藥”懸掛在門上,買各種殺菌的草藥洗澡,其中就包含著獨特的醫藥文化。艾,茂名人俗稱五月艾,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茂名人俗稱的抹藥和香茅是也草本植物,它們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而由蒼術、白芷、艾葉等純藥材為主要原料的“煙熏劑”更是逐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這種“熏香”對人體無害,卻可讓蚊蠅退避三舍。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據瞭解,古人以一種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端午時節,最具特色的是我們廣東人煮艾草、黃皮葉、三丫苦葉等一些清熱殺菌的草藥洗澡,據說這樣能辟邪防疾,而這種草藥沐浴也有一定的科學理論。據釋,一些生活在外省的祖籍廣東人,如果買不到這些草藥,他們就會到醫院的藥房配“沐浴方”飲片,挑選的多為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夏枯草、決明子、蘆根、菊花、金銀花等。在一些精品店,還有一種草藥香袋出售。因為佩香袋也是端午節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草藥香袋內含有多味中藥磨成的粉,具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端午節,電白人為什麼要在門口掛一把草?

端午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到艾草香!端午節快到瞭,作為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電白還有市民一直保留著掛艾草的習慣。

掛艾草的寓意

祈求吉祥,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驅鬼辟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招百福,“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蒲草,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插艾草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至唐黃巾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官員於是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傢園,是為走黃巢。實際是使義軍無法與民眾接觸,以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

中原地區某戶人傢,男人都外出瞭,傢中隻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一人帶二小孩逃難,背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已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隻需在傢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傢是忠義之傢,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傢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雲雲。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傢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傢中過端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傢中插艾草的人傢,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傢,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瞭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見瞭婦人。忽然不見,隻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瞭。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瞭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持,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的風俗。

艾草介紹

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床上多數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成藥方子較少,如傷寒論中的“膠艾湯”等用到瞭艾葉。所以,端午過後門上掛的艾草可別扔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