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廣東肇慶:高要茶果節

廣東肇慶:高要茶果節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高要“茶果節”,又叫“行村節”,是高要區西南地區多數鄉村的傳統節日。被列入廣東肇慶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農歷正月、二月或八月的初五、初八、初十、十二這些日子,村內傢傢戶戶門前都灑滿鞭炮燃放後的紅色紙屑,從屋內到屋外擺放著一張張桌子,村裡人拿出精心制作的茶果,希望客人前來“白吃白喝”,來的客人越多,表示主人傢人緣越好。

茶果節,顧名思義,就是品茶和品食的節日,過去“茶果節”上都是瀨粉、薄撐、裹蒸、湯圓、入口角、白水仔、水菱角、煎堆等,而如今又添上瞭雞、鵝、魚等食物。宴客地點在傢前面的路邊,或在附近的空地上,反正見縫插針,有空的地方,放上桌椅板凳,就可以宴請客人瞭。菜式雖然簡簡單單,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感受一種“茶果節”的氣氛,在乎遠方來的親朋好友一年一次的大團聚。

“茶果節”上,即使你是陌生客人,隻要有朋友與村民相識,都歡迎到茶果節盡情享用免費大餐,主人傢會認為,新朋友越多,明年路子則越廣,日子就更紅火。

有些村莊的“茶果節”會比過年還要熱鬧,整個村每傢每戶都在同一時間宴請親友,一般人傢也要擺上十席八席,如果是添瞭男丁,那就排場更大瞭。客人來瞭一撥又一撥,有的傢庭一直忙到晚上。龍舞獅吼,鑼喧鼓噪,鞭炮齊鳴,熱鬧非凡。

節日的由來

據《高要文史》記載,高要“茶果節”源於唐末,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相傳,當年許多中原人逃避戰亂,遷徙到高要西南片宋隆河流域生活。由於居住地每年都會發生水災、旱災、瘟疫等災害,人們為瞭送走瘟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合傢平安,所以每年春節前後期間的日子,分別舉行一次“行村”或叫“行社”活動。

每年到瞭行村期間,村民便自覺集資買一隻花船,在村前的空地上或土地公上進行燒香拜神,用稻米粉蒸熟制作成一種叫“茶果”的點心供奉靈神。久而久之,“茶果節”成習俗。

起始時,在茶果節每傢隻是由外公外婆來吃“茶果”,後來發展成瞭一個風俗習慣,各村定出一個日子叫“茶果節”,男女老少都來吃“茶果”。

如今,“茶果節”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情調。雖然它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瞭很大的變化,但它的精髓是永遠不會變的,那就是團聚、快樂和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