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平涼靜寧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平涼靜寧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二月二龍抬頭節是當地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專門祭祀龍神的日子。靜寧古稱成紀,是人類始祖伏羲的降生地,據《史記》記載:“漢文帝十五年黃龍見於成紀。”而伏羲是龍的創始者,他是以龍為氏族徽號,因而就有瞭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說法。

再者,伏羲教人馴獸,初始漁獵。《史綱評要》記載:伏羲“養六畜,以充庖廚”這一創舉,不僅讓先民的生活有瞭保障,而且開辟瞭古老的原始畜牧業時代,更為重要的是伏羲還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創始人。德國賴因哈特·沃爾夫著《中國和中國菜》一書說:“中國的烹調起源於東皇伏羲氏。”而靜寧民間二月二炒豆豆的風俗也屬於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靜寧民間,人們在二月二這天,有關龍文化的各類活動特別豐富,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破四舊,剔除封建迷信和一切牛鬼蛇神”,一些節俗文化活動被淡化或遺忘,到瞭九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政策和人民群眾經濟狀況的改善,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精神生活也有瞭相應的需求,因而民間各種文化節慶民俗活動便悄然恢復,這樣,二月二龍抬頭節承著春節文化活動的氣氛,在靜寧南北開展起來,表現瞭靜寧人民對這一節日的傳承和重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精神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保存價值。

靜寧二月二龍抬頭節習俗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活動有:祭龍、舞龍、打灰簸箕、擊房簷、社祭、畫圖拜蛇、擔晨水、炒豆豆、拍瓦片、理龍頭、唱大戲、迎富等內容。

農民多拿上木棒到田間“平地”,將老鼠打洞時拱起的土堆土包用木棒拍打平整,含驅鼠護糧之意。有石碾石磨的人傢或公用的碾子或石磨,都須抬起碾磙一頭,或將磨的上扇抬起。農民稱碾磨為青龍,以此應龍抬頭之說。這天早晨傢傢炒各種豆子,示蟲鳥之類明目開眼,勿危害人和莊稼;早飯吃“攪團”,表示糊龍眼。

二月二龍抬頭節日自形成以來,經過若幹年的傳承變化,形成瞭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伴隨著民俗活動的產生和發展而形成的對民間習俗的依賴性和順延性特征;

(2)在長期的農業手工業和勞動生產中,形成瞭農民群眾對自然界氣候變化的依附特征和對自然界某種特殊變化的崇拜性;

(3)既有追求物質發展變化的心理,又有對不可理解的自然變化和農時規律的畏懼心理;

(4)二月二龍抬頭節的種種活動,延襲瞭一些以往或者更為古老的習俗和民風,總的是表現瞭人們祈求平安,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和五谷豐收的美好願望;

(5)龍抬頭節的部分活動如各種祭祀,多為中老年參與;

(6)二月二龍抬頭民俗活動是一種群體性的大規模活動,一般是一村、一社或者幾個村莊聯合起來開展活動,這對加快民俗文化發展,傳播各類文化信息,促進農事交流等起到一定的作用;

(7)二月二龍抬頭節的整個活動都與人們祈福求祥、祛病禳災有很大的關系,但是整個活動體現的是民眾最為普通,又最為持久的心理祈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