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山西婁煩臘八習俗

山西婁煩臘八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在婁煩過臘八,除吃臘八粥外,還要打冬亮和喂杏樹。

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日,又稱臘八,是佛教節日。相傳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道日,佛寺常於該日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名臘八粥。後演變為一種民間習俗。在婁煩過臘八,除吃臘八粥外,還要打冬亮(婁煩方言,指冰)和喂杏樹。

臘八打冬亮是為瞭紀念王祥。王祥是西晉瑯琊(今山東臨沂)人,曾在晉朝為官。元朝有個叫郭居敬的人,寫瞭一篇文章《二十四孝》,文中列舉瞭古代二十四位孝子孝敬父母的事跡,其中有王祥臥冰取鯉的故事。

傳說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對王祥很不好,但王祥不在意。有一次繼母在病中想吃魚肉,當時正值十冬臘月,河水冰封,何處去找魚呢?於是王祥就在臘八這一天,到傢鄉附近的河上解衣臥冰,要用自己的體溫把冰層化開為繼母捉魚。王祥的行動感動瞭天地,冰層竟自動裂開,跳出兩條鯉魚。於是作者慨嘆道:“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王祥臥冰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是因為它符合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孝敬父母的優良傳統。為瞭紀念王祥,每到臘月初七下午和臘月初八早上,農村的孩子們就到傢鄉附近小河和泉水等結冰的地方去打冬亮,把冬亮打回來放在水甕裡。也有的人傢把冬亮放在陰涼處保存起來,據說這一天的冬亮吃上有去咳嗽的功效。歷久不衰的民俗活動,像接力棒一樣,使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臘八早晨天還未亮,傢庭主婦們就把臘八粥悶在鍋裡瞭。待天剛亮就把一傢人叫起來,先不急著吃飯,而是安排孩子們去喂杏樹。如果一傢有兩個孩子,則由一個孩子端著粥,一個孩子拿著斧頭,走到院子裡的杏樹底下,拿斧頭的孩子先舉起斧頭在杏樹根部砍兩斧頭,邊砍邊說:“把這茇杏樹砍瞭吧,連杏兒也不接,要它做甚哩?”端粥的孩子急忙制止道:“別砍啦,喂上它一點兒,明年就會好好結的。”說著把粥給砍下的痕跡上抹上一點兒。

喂完杏樹後,孩子們還常常折一枝花蕾較多的樹枝,拿回去插在水瓶水罐裡,正好到春節前後杏花就開瞭。孩子們提前把春姑娘迎進瞭傢裡。喂杏樹的風俗得以流傳,是因為杏樹生命力強,不用修剪,耐旱,產量穩定,是婁煩栽種最普遍的水果樹種。有的人傢沒有小孩,或院裡沒有杏樹,喂樹也是一定要進行的,則由大人端著粥到院子裡,隨便什麼樹上給抹上一點,一傢人才開始吃飯。婁煩群眾愛植樹,也有許多植樹的習俗,如清明植樹,墳地植樹等。喂樹風俗,表現瞭婁煩群眾對樹的熱愛,體現瞭自發而強烈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