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醃菜醃肉好越冬
小雪是個降水類節氣。俗話說,節到小雪天下雪,小雪時節不耕地。小雪期間,田裡的農活已經不多瞭,人們就修補農具,做好牲畜的禦寒保暖工作,為來年開春做準備。
不過,這時天氣還不算太冷,早晚上瞭凍,中午還能耕,有的農人就繼續給小麥澆水,做好小麥越冬工作。
小雪的相關習俗大多與吃有關。這也好理解,因為馬上就要進入食物匱乏的冬季,因此必須做好越冬準備。
忙醃菜,過年正好吃
南方地區,小雪節氣開始要準備禦寒衣物、手爐、湯婆之類,同時房內掛棉簾防寒。南京有諺語:“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之後,傢傢戶戶開始醃制、風幹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卜,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食用。
因此一到小雪節氣,人們上菜場就比較關心有沒有可以醃制的菜。這時,蘿卜、雪裡紅、青菜都長得很好,勤快的主婦們把它們買回傢醃,然後曝曬七八個晴日。食用時用滾開水燙,燙上兩三次就可以吃瞭。
這個習俗古已有之。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後,人傢醃菜,曰‘寒菜’……蓄以禦冬。”真州在今天江蘇儀征。杭州人往往也會趁著這個節氣開始醃制醬鴨、臘肉。
為什麼大傢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氣開始醃菜、醃臘肉呢?專傢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臭。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反彈,天氣變得幹燥。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後,剛好就到瞭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瞭風俗。
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傢傢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
等7—15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幹水,進行加工制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幹。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糍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黏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木雕模裡做的。這種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脫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燒”裡,“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傢語言。“碌”,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後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農傢樂趣。
12
下一篇:揚州元宵節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