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客傢立夏風俗

客傢立夏風俗

分類:作者:[db:作者]日期:2021-11-12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節氣起源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瞭,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而“立夏”前後,我國隻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客傢立夏的風俗

客傢人大都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來的,因此,客傢的傳統節日習俗,往往也帶有明顯中原漢民族傳統文化特色。那麼,經過這麼久,客傢人自己的習俗還在流傳嗎?一起來看下客傢人立夏習俗:

一、吃雞腸面

客傢人很喜歡吃雞腸面,在永定太平裡,每逢立夏,傢傢都有吃雞腸面的習慣,每人都要親手揉制雞腸面。這時,老人會念叨說:“長長雞腸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瞭面,人人腳骨健。”傢長們希望傢人吃瞭雞腸面,都會變得精力旺盛,身強體壯,無病消災,幹活起勁,壽命變長等。

二、吃立夏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三、煮蛋

每到這一天,傢傢戶戶都要忙著燒茶葉蛋。女孩子們早就在比誰心靈手巧瞭,她們拿著已裁好的十多根毛線,自己親手編織出細巧的蛋袋。噴香的茶葉蛋燒好瞭,小夥伴們就會選幾個外殼硬的茶葉蛋,裝進已編好的蛋袋中,圍在一起進行碰蛋比賽。

四、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傢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鬥有關。

五、忌諱坐門檻

立夏日有忌坐門檻的說法,特別是孩子。俗傳立夏坐門坎,夏天裡會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養生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註心臟。心為陽臟,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暑易傷氣”,“暑易入心”。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因此,夏季養生要以“養心”為主。

飲食

在飲食上,常吃堅果能夠有效強心護心。如常吃幹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堅果,都有助於保護心臟。而由於夏季陽氣盛於外,陰氣居於內,造成前文所說的“苦夏”,所以夏季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白菜、苦瓜、絲瓜等。

夏季養心補心,除瞭多吃清淡食物,還應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養心安神,如小棗、蓮子、百合等,這些都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時喝粥和湯類對身體也大有好處,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還可健脾祛濕,補養身體。

養神

夏季除瞭飲食養生外,貴在養神。《素問·上古大真論》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養神對於養生的重要性。進入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往往心躁不安,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癥狀。所以在精神調養方面,夏季應靜心養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靜心養神,少貪心雜念。

運動

夏天是晨練的好時節。中醫養生中講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說冬季要註意營養和能量的積累,而夏季就要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所以,晨練是不錯的選擇。大傢應早睡早起,加強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