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客傢正月十五民俗:拜新丁

客傢正月十五民俗:拜新丁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每到正月半即正月十五元宵節,臺灣六堆客傢尤其是左堆佳冬鄉昌隆、豐隆等村均會依照慣例,在公王廟、三山國王廟、神農宮前舉辦“拜新丁”儀式。所謂拜新丁就是指在前一年裡,傢中如有誕生男孩,那麼到瞭農歷正月十四這天,就要請餅鋪制作“新丁粄”,送至公廟祭拜。一方面祈求神明保佑新生兒長大,一方面將喜獲麟兒的喜悅,藉由分發新丁粄給親朋好友時分享給大傢。到瞭正月十五天官生日,則添丁人傢帶著新丁到公廟祭拜,祈求天官賜福、公王保佑。

拜新丁儀式是客傢聚落間的傳統風俗習慣。以臺灣南部客傢地區來說,就目前所瞭解,除瞭在左堆佳冬鄉各客傢聚落之外,尚有萬巒鄉五溝村大林聚落、內埔鄉和興村裡牛埔下聚落、竹山溝聚落、內埔鄉美和村忠心侖聚落、羅經圈聚落等,均保留著拜新丁民俗。而佳冬鄉內現有十二個村落即佳冬村、六根村、昌隆村、豐隆村、焰塭村、塭豐村、大同村、賴傢村、羌園村、萬建村、石光村、玉光村,則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前後,都有舉行拜新丁活動。臺灣中部客傢地區保留瞭拜新丁活動的,唯有臺中縣東勢地區。苗栗縣獅潭鄉也有拜新丁活動,但拜新丁活動的時間不在正月半,而在十月半下元節期間。苗栗獅潭新店村、永興村、百壽村一帶客傢聚落,將拜新丁活動,稱作“打新丁”。苗栗客傢也會準備新丁粄至廟中祭拜,在當地的打新丁儀式中,女性亦可參加打新丁的活動。

客傢拜新丁民俗的獨特祭品“新丁粄”,俗稱“龜粄”,也稱作“紅粄”。客傢人凡是遇到辦喜事大都會打紅粄,作法是在米粄中包入甜豆沙、花生粉、紅豆餡等,再將包好的粄團用“粄印”印出龜甲的花紋。新丁粄的吉祥圖形,除瞭常見的辨識象征長壽的龜,還有龍鳳如意蟠桃、佛手扇子、長命鎖等器物圖案,福、祿、壽、喜、財等文字圖案更是琳瑯滿目,印在糕餅上道出瞭客傢人祈求圓滿人生的心願。

新丁粄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糯米,還用到少許天然食用紅色素、香蕉葉或芭蕉葉、麻油或茶油。

其制作方法與過程如下(以一斤糯米為例):

1、將紅豆煮至軟爛,再用油、糖文火慢炒半小時左右,炒成豆沙餡備用。

2、糯米冷水浸泡三小時後水磨打成米漿脫水成糯米粉團。

3、將香蕉葉或芭蕉葉清洗幹凈備用。

4、取一小塊粉團蒸熟再與其餘粉團一起揉勻成粄皮。

5、將食用紅色素拌入粉團中用力搓揉使粉團揉成光滑均勻的紅色粄皮。

6、把紅色粉團分成五厘米大小數塊,每塊以掌心搓成圓團,再按成中間有淺凹的圓皮,舀紅豆餡一大匙放入淺凹中,然後收口包住豆沙餡,將粉團揉圓。

7、粄模刷上一層麻油,把包好的粉團放在粄模上慢慢按壓,使其均勻蓋滿模子。打開粄模覆上一張抹過麻油的香蕉葉,將粉團倒扣出來,即成印有吉祥圖案的紅龜粄,將邊緣修齊整。

8、燒半鍋水架上蒸籠,將印好的紅龜粄放入蒸籠,蓋上鍋蓋猛火蒸十分鐘。(蒸時要常將鍋蓋打開讓蒸氣散出,這樣蒸出的粄才美觀)用筷於戳一戳,不沾筷子就可食用瞭。 1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