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無為節日習俗
春節:除夕,傢傢貼春聯。早、中餐簡便,晚餐豐盛,曰“年飯”。年飯中必有鰱魚,以兆“年年有餘”。開席之前,酒菜齊備,傢主祭天地、祖先,燒香、鳴炮、叩頭畢,全傢圍坐吃食。飯後,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圍爐閑話,至子時方睡,稱“守歲”。除夕至翌年正月初三,通稱過年。正月初一稱春節。正月初一,早起開大門鳴炮,熟人見面互相拱手問好。早餐吃湯圓象征團圓順心,或吃面條象征長命百歲。從初二起,帶著禮品走親訪友,曰“拜年”,延至十五日。
解放後,年飯時傢主祭天地、祖先,燒香、叩頭漸廢。正月裡,熟人初次見面互相拱手問好被互相握手問好所代替。機關、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舉行團拜,職工休假3天。1979年後,電視機逐漸普及,除夕夜多合傢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早餐吃元宵,中餐較豐。城鎮晚間玩龍燈、獅燈、魚燈等。傢傢張燈結彩。農村喜看戲劇。
清明節:此日,祭掃祖先墳墓。解放後,機關、學校組織幹部、青少年到烈士陵園憑吊,緬懷先烈。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日。早餐吃粽子,中餐喝雄黃酒,門插菖蒲、艾蒿,梁懸端符或鐘馗像,以驅邪惡。
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日。晚上婦女在院子裡陳設瓜果,祈禱織女星幫助她們提高刺繡縫紉的技巧。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日,俗稱“鬼節”。傳說節前3天,陰間地獄開門,亡魂歸傢享受祭食,故在此日舉辦“盂蘭盆會”,燒化紙錢、錫箔祭奠,請僧道超度。解放後,此俗廢。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晚間用月餅、菱角、石榴祭月。解放後代之以全傢歡聚賞月。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日。山區有登高的風俗。有“過瞭重陽無時節,不是雨就是雪”之諺。
上一篇:正月十三 大連莊河海王九島海燈節
下一篇:江西上饒石人鄉正月舞動板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