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人的端午情懷

粽葉飄香,端午將至。如皋人的端午情懷,首先體現在粽子上。那是用蘆箬包成的,散發著青青香味的,體態各異的粽子,有糯米的、小米兒的、火腿的、鮮肉的、蛋黃的、赤豆的、碗豆的、紅棗的、蜜棗的……可以煮熟剝開吃,切塊杠(音)著吃,加葷蔬食材炒著做菜吃……就連那粽子的包法也“花樣百出”,四角的、牛角的、小腳的、枕式的、太斧頭的……件件猶如賞心悅目的工藝佳品。

如皋人過端午更講究的是個“午”字。端午節這天的午飯無論如何是馬虎不得的,菜要用“五紅五綠”。“五紅”即:紅蒸米粉肉,紅燒黃魚,紅炒河蝦,蜜汁火腿,冷切咸鴨蛋,紅莧菜,紅蘿卜……“五綠”有:小青菜,芹菜,黃瓜,萵舉,蠶豆瓣兒……說是“五紅五綠”真正端上桌的還遠不止這些。

“五紅五綠”考究的是時鮮享受。端午正值夏季,東海大潮,黃魚體大身肥;時雨季節盛產河蝦,民間俗語,這季節“一個雨點兒一隻蝦”,尤其是母蝦,腹部裹籽,鮮味無比;醃制瞭一個月的咸鴨蛋正當上市,切出來的蛋心鵝黃冒油,還有那臘香紅透的火腿,無不流淌著時鮮的味道。

“五紅五綠”巧妙地將葷蔬搭配,肉禽搭配,冷熱搭配,色味搭配;地上長的,河裡跳的,海裡遊的,有紅有綠;集營養,味覺,視覺於一體。你能說這不是一桌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大餐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夏節。俗稱五月為“毒月”,五日為“毒日”。盛夏即將來臨,百蟲侵擾,疾病纏身。吃“五紅五綠”“紅”可拒毒,“綠”能滋潤。午餐再配上“雄黃”酒更能驅邪避毒。即使小孩子不喝酒,也要用雄黃在額頭寫上個“王”字。“王”喻虎,而“虎者為陽,百獸之首,能噬食鬼魅,亦除邪惡”……

如皋人的端午情懷更秉承的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唐·文秀《端午》詩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初五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正值天空下雨,兩岸鄉民劃舟打撈屈原大夫(後來劃舟演變為賽龍舟)。人們又擔心屈原的身體在水中被魚蝦吞食糟蹋,故將米飯團投入江中,後來形成吃粽子紀念屈原。如皋人如此精心的在粽子大做文章,深深寄托著對屈原大夫的思念和崇敬!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