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花朝節
花朝節時間是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也是百花的生日,稱為“花朝節”,又稱“花神誕”、“百花生日”。屆期有種花、賞花、賞紅等活動,故稱“花朝”,與八月十五的月夕相對。“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這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
花朝節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由於各地的地理、氣候情況不同,花朝的具體日期也不一樣。有的地區以農歷二月二為花朝,有的以農歷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為花朝。成都是農歷二月十五,其他地方亦多將二月十五定為百花生日,北京、江蘇等地則在農歷二月十二,山西有的地區在農歷二月初二,就連同是河南的洛陽、開封,節期也分別有農歷二月初二、二月十二的記載,雲南大理白族人民則將農歷的二月十四定為一年一度的花朝之節。
在節日這一天人們換上盛裝,把傢中各式各樣品種的鮮花抬出來放在大門口組成座座的花之山供人觀賞。有杜鵑、杜丹、月季、素馨花、蘭花、山茶花、報春花等等。這些花簇擁在一起五彩繽紛,香氣芬芳、整個古城如同一座大花園。周圍村寨的人們紛紛前來趕花市,看到的旅客無一不感慨“真是一場特別熱鬧的場面”。古城及城郊的居民和農民身著盛裝走出傢門,到大理古城各條街道逛花街,賞花景,文人墨客就此吟詩作對進行贊譽。花朝節始於明代,民國《大理縣志稿·社交部》記載:“十四五等日為春會,又名太平會,即古者鄉人儺之意,各街爭勝陳列古玩,並以花木之嘉美者,磊集花山為點景之助。”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唐、宋時期流傳較廣。明、清時期,由於未得到上層統治者的倡導和支持,花朝節就不如宋代時那麼熱鬧瞭,雖也有賞花、飲酒之類的活動,但多限於文人墨客。花神,相傳是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於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並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
上一篇:彌渡牛街彝族鴰鴣節
下一篇:劍川白族民間傳統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