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大暑的詩詞諺語

大暑的詩詞諺語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一、農諺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無酷熱,五谷多不結。

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

大暑大雨,百日見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傢煮。

二、農事詩

大暑處在中伏裡,全年溫高數該期。洪澇災害時出現,防洪排澇任務急。

春夏作物追和耪,防治病蟲抓良機。玉米人工來授粉,棒穗上下籽粒齊。

棉花管理須狠抓,修追治蟲勤鋤地。頂尖分次來打掉,最遲不宜過月底。

大搞積肥和造肥,漚制綠肥好時機,雨季造林繼續搞,成片零星都栽齊。

早熟蘋果揀著摘,紅荊綿槐到收期。高溫預防畜中暑,查治日曬(病)和爛蹄(病)。

水中缺氧魚泛塘,日出之前頭浮起,礬水潑灑鹽水噴,全塘魚患得平息。

三、詩詞

1、南朝詩人徐勉在《晚夏》詩中寫道:

“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詩說夏夜納涼,從房中來到花叢中,席地而臥,欣賞水中蓮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愜意。

2、唐代高駢《山亭夏日》詩雲: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山亭古樹參天,人跡罕見,薔薇飄香,周身清涼,好一幅別開生面的山中消夏風俗畫。

3、李白《夏日山中》詩曰: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寫出瞭盛夏時節赤身取涼的狂態。

4、白居易《消暑》詩說: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詩人認為在室內少放東西,心平氣和坐於窗下,清風便會自然而來,涼爽也就由心而生瞭。

5、王維在林茂竹翠處納涼時,給後人留下瞭千吟不厭的《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認為,隻有古樹參天、寧靜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納涼的理想去處。

6、楊萬裡亦有同感,他在《暮熱遊荷花池上》寫道: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把盛夏的炎熱與乘涼的快意寫得意趣盎然,可以說是描寫傍晚在荷花池畔納涼的絕妙之作。

7、清代江堤的《消暑詩》:

“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風來無質堆紙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則寫出瞭一個柳下納涼、清風拂面的清涼世界。

8、左河水的詩《大暑》雲:

“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兩厭是蠅蚊。縱逢戰鼓雲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

描寫瞭我國在大暑季節天氣酷熱、幹旱少雨、蚊蠅叮人情景。

9、如宋代詩人戴復古的《大熱》詩雲: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萬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熱。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結。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相較於避暑消夏之愜意率性的表達,本詩則聯想得更深一層,更接地氣和民情。詩寫極盛夏的炎熱,更襯托出農夫耕種的艱苦,表現瞭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