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的遺存 朗騰節
“朗騰節”是從原始部落族群時期,集體狩措、捕撈、采集流傳和演變成的民族節日。元江縣境內的花腰傣叫“朗騰”;新平縣境內的花腰傣稱“溫嫩”,口語雖有一定的差別,其節日活動內容都是相同的。
過“朗騰節”的時間是在春節過後,開始生產勞動的第一天。這天清晨,各傢各戶,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忙碌起來。小夥子們砍來棕櫚樹,支起秋千架,拴好藤索;姑娘們挑水回傢,梳理秀發,阿媽幫著女兒穿戴盛裝;老人們在曠場上敲起芒鼓,小孩們樂得蹦蹦跳跳,寨子裡一派節日景象。
吃過晨飯,“嘟!嘟——”的牛角號吹響瞭,這是“壟頭”和寨中長老發出新的一年開始勞動的號令。各傢各戶連忙帶上勞動工具走出門來,到曠場上匯合。男人們有的扛著火藥槍,有的手持長刀、棍棒;女人們肩挎背籮,腰掛“央籮”,手拿捕魚的網兜;老人拉著兒童……寨門口用稻草、木柴、柏枝、蒿枝燃起火堆,煙霧繚繞;所有參加勞動的人都要從火堆上跨過,煙浴凈身,驅逐邪氣,給新的一年勞動帶來好收獲。
“壟頭”和長老率領大眾來到壟林寨神樹前,焚香祭獻,請寨神保佑收獲到很多食物。長老分派男人上山打獵,女人下河、到田中捕魚和撈螺獅,並采集能食的野菜。青壯年男女按照分派上山、下河去瞭,老人、小孩轉回寨子。
下午,出去打獵、捕撈、采集的人們陸續回來瞭。他們把打到的野味、捕到的魚、撈到的螺獅、采到的野菜等食物,集中交到負責烹飪的廚師處統一制作。青年男女興高采烈地到曠場上耍獅子、打傣拳、蕩秋千,慶祝勞動帶來瞭好收獲。老人們各自在傢中把一年來準備的最好食物,如野味、幹巴、幹黃鱔、酸酢、醃鴨蛋等精心做好,用竹籮帶到曠場上,砍來芭蕉葉鋪地,把美味佳肴擺在綠葉上。小“卜少”們幫助廚師端來剛做好的集體勞動食品,全寨人在一起共進晚餐。首先向老人們敬酒,老人高擎酒碗,默默禱告天地萬物之神,在新的一年中給傣傢帶來好生活,將酒灑在地上祭祀。大傢互相敬酒祝福,長老唱起古歌,人們聆聽著,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
夜深瞭,滿天星星眨著神秘的眼睛,窺視著。小“卜少”、小“卜冒”們還圍坐在一起,喜笑顏開,談情說愛。他們把鳥頭穿在一支筷子上,閉上眼睛用雙手搓動,鳥嘴對著誰,誰就得喝下一碗酒。喝酒者再用手搓動筷子,假如鳥再對著自己,還得接著喝,歡聲笑語在夜空中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