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會在黃昏時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而傳說中龍能行雲佈雨、消災降福,象征著祥瑞;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會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慶祝,以示敬龍賜福,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二月二”同時也是土地神的誕辰,而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故南方的”二月二“龍抬頭仍有沿用祭社習俗。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有以祭社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
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在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雲吞為“吃龍眼”,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寄托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起龍船
在龍抬頭這天,廣東的珠三角地區會有“起龍船”的活動,眾人跳入水中“起龍船”,請龍出水,清洗龍船,試扒龍船。人們選擇這天作為傳統“起龍船”的日子,是為瞭顯示百姓對龍舟的尊重,以及祈求事事順利。
分祭豬肉
辦社祭,分祭肉,聚眾宴飲。社祭作為民眾歡聚節日的習俗,在龍抬頭這天也會上演,《番禺志》有載:“二月二日土地會,大小衙署及街巷無不召梨園奏樂娛神”,昔日那祭社的盛況及人們聚眾宴飲的歡娛場面,在這些記載中可見一斑。
開筆禮
“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在中國的傳統習俗裡,為取龍抬頭之吉兆,兒童在二月二這天,會舉行“開筆禮”。它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過去私塾先生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占鰲頭”,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祝願每一個孩子長大後都能斷文識字。
無論是理發、吃龍食、分祭豬肉還是起龍船和舉行開筆禮,都是為瞭趨利避害,取一個諸事順利的寓意。而現在物質生活豐富,更是無須靠過節來滿足吃美食的欲望,更多的是體會節日背後的傳統文化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