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 五華長佈清明節習俗

五華長佈清明節習俗

分類:作者:平哥日期:2021-11-12

“清明天下有,唯獨長佈奇。”這是人們稱贊五華長佈清明節的一句俗話。長佈清明節原是掃墓祭祖的日子,後來發展成為農副產品交易會,每到清明,當地外出工作或遷居在外的人都要專程趕回長佈老傢掃墓祭祖。清明前後,大傢都到長佈墟上采買清明所需物品,燒豬、生果、發糕、香燭……人頭攢動,十分熱鬧,令所有親歷者嘆為觀止。

長佈鎮地處五華縣西北部,毗鄰河源市的紫金縣、龍川縣、東源縣。長佈清明節的“奇”,體現在趕集的人多,幾乎能走動的都去趕清明集。所以,長佈清明節牽動著五華縣潭下、周江、安流、華城等鄉鎮的群眾和小商販,吸引著興寧、紫金、河源、龍川、揭西、陸豐等七個縣的客商雲集而來。

清明節那天,從子夜開始,長佈墟附近幾個村的村民和隔天赴墟貿易的外地商人,便開始沿街道兩側和公路兩旁劃地為攤,盤營設點。拂曉,遠近村民便流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向長佈墟匯集。至中午,人流湧動、人聲鼎沸。從鎮政府所在地門口至長佈橋頭,長達一千多米的公路兩側及整條長佈街道,被趕集的人群擠得水泄不通。長佈墟附近的幾個村,幾乎傢傢來親戚,戶戶接嘉賓。

長佈清明節更奇的是物資相當豐富。各種工藝精巧的竹制品、傢具、農具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的食品、副食品,有山珍野味,時鮮的茶葉、野生的香菇、捶丸、糍粑、粽子;果苗、花卉樣樣應有盡有;售賣的、耍把戲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長佈清明節為何這樣別具一格、另有一番奇趣呢?相傳長佈清明節上墳祭祖始於明朝永樂年間。張姓開基祖洪恩公卒後擇地而葬,墓地背倚高峰七目嶂,面對突兀大圓石,因其山環水繞的地理形勢,被稱之為“驪龍戲珠”。人們視之為風水寶地,每年清明節這一天,張傢後裔登墳謁拜,從早到晚,人潮湧湧。因有清明“踏青”可圖吉利之說,當地村民不論老少雞鳴即起,趁早上墳,親朋戚友亦不請自來,小商小販也從各地紛至沓來,百貨雲集,匯成一個熱鬧的露天市場。

1954年,長佈區政府、長佈供銷社聯合在清明節舉辦瞭一次物資交流會。那年清明,長佈墟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四面八方的鄉民,被這物資交流會吸引而來。自此,年年如此,一年比一年隆重,年年新鮮。

近年來,五華縣采茶劇團每逢清明必到長佈,創開先河的“長佈墟清明山歌擂臺賽”,外地山歌師也紛至沓來,為節日賦予更豐富的內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