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湖鎮位於延平區東南部,閩江上遊,距市政府42千米。名勝古跡有蛇王廟、湖心島、香山摩崖石刻。樟湖鎮,每年有兩次大型的蛇節,農歷七月初七的遊蛇,以及農歷正月十九的遊蛇燈。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都會舉行獨具特色的崇蛇祭拜巡遊活動,即樟湖蛇文化旅遊節,又稱賽蛇會。2005年,蛇節巡遊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樟湖的蛇也有神話傳說, 傳說當年樟湖地方洪水後瘟疫肆虐,數以百計的鄉民被病魔奪去生命。當地府尹連公給染病百姓治病驅邪,並率鄉民疏水浚河,根治水患,教鄉民以各種行業技術,以強民身。病邪水魔被驅逐和治服,生產恢復瞭發展,鄉民安居樂業。連公積勞成疾,是年農歷七月初七以身殉職於古田縣詹嶺,鄉裡民眾便在江邊築起一座小廟,從“詹嶺”連公得道地的廟堂取火分香,在廟裡立神位供奉。到瞭明代,當朝趙天師路過樟湖坂,連公現出蟒蛇原形,趙天師欲斬之,鄉民齊呼“連公青龍善!善!”見狀趙天師不以加害。那時起,“蛇”就成瞭樟湖坂民眾的“神”,鄉民們募集捐款,在“連公廟”原址上建起瞭大廟,稱曰“福慶堂”。廟內塑有三尊蛇王金身供奉朝拜。
把這個傳說的梗概提煉出來,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一、遠古以來,蛇神保佑人民不受洪水、疾病的侵犯。
二、蛇神是在古田死的。 我記得陳靖姑降服蛇妖也是在古田。
三、到瞭明代,蛇神又興起瞭。但差點被新的人神所殺,後來勉強保留下來。
四、蛇神是蟒蛇,在連江和福州東站,現在都還有“蟒天府”。
五、目前連公蛇神是三尊蛇神,正對應瞭九使、十使、十一使三尊蛇神。
蛇節前,樟湖鄉親四出鄉野捕蛇(一般抓沒有毒的蛇),捕來的蛇不論大小輕重,都要獻給蛇王廟,放於廟中甕裡,由專人精心飼養。
七夕節當日一大早,眾人雲集樟湖鎮東邊的蛇王廟。7時許,蛇王開始出行,炮銃三聲,鑼鼓齊鳴,大鑼開道,巡遊隊伍從蛇王廟浩浩蕩蕩出發。隊伍以旌旗方隊為先導緩緩前進,各鄉鄉民緊隨其後,每人出發前,從大黑甕中取出一蛇,或繞脖頸或圍腰間,或纏手臂。
巡遊隊伍中,為首的是蛇王,它坐在一頂專供的轎內,結彩、掛花、掛龍牌,蛇王不時直起身子,吐納舌頭。
巡遊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村民們說,“鞭炮放得越久越響,蛇神停留的時間越長,喜氣和福氣也就更多啦!”
接著,巡遊隊伍穿行鎮中,迎接每傢每戶的香火鞭炮。各傢在門口擺上一盆清水,讓蛇“冰鎮”清涼一會兒。巡遊時,鄉親遊客,有的壯大膽子觸摸大蟒蛇,或逗逗小蛇,偶爾也有人與蛇親密接觸。
與蛇親密接觸的還有樟湖鎮裡的妙曼美女,她們用濕毛巾纏著蛇的頸部,手控制著蛇頸,給蛇“降溫”後,悠閑地走在巡遊隊伍中,好像跟蛇已成瞭好朋友。一位女子說,這裡很少人會過七夕,都過蛇節,當晚還會宴請賓客。
四五個小時後,隊伍在樟湖鎮6個村莊巡遊結束後,樟湖人會將蛇放入閩江中,送歸大自然。不過,樟湖人稱蛇王為“菩薩”,蛇王是不放生的,蛇節結束後就養起來。這蛇王往往重達70多斤。
膽大熟練的舞蛇者,會在巡遊途中與蛇共舞。蛇身在人體上遊走,十分有趣。
12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