亻革傢人現居的黔東南位於貴州東部,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亻革傢聚族而居,多為一姓一寨。在楓香寨,古色古香的木結構房屋鱗次櫛比,杉木、秀竹遍佈房前屋後,鬱鬱蔥蔥的楓香樹幾乎與亻革傢的歷史一樣古老,成瞭亻革傢人繁衍生息的見證,楓香寨由此而得名。寨內水井遍佈,用青石或鵝卵石鋪墊的路面整潔平坦,四通八達。楓香寨由於地處偏遠,人數眾多,亻革傢風情濃鬱,這裡的蠟染、刺繡圖案,內容意味深長。
在貴州省,亻革傢是一支鮮為人知的弓箭部落群體,一個有待識別的少數民族。亻革傢人千百年來崇拜太陽,供奉弓箭,身著鎧甲式服飾,崇尚武功,祭祀祖鼓,自認為“羿的後人”。他們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著沿襲下來的氏族制度和傳統文化,有自己獨特考究的婚喪嫁娶和祭祀禮儀,其中最為隆重的是時隔50至70年舉辦一次的“哈戎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才舉辦過一次,2009年“哈戎節”是第三十一屆。它是亻革傢的民族史、文化史、生活史的綜合體現,所以亻革傢人世代傳承而長盛不衰,在亻革傢人的生活中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這一傳統所包納承載的文化教育,對於亻革傢人的精神記憶具有獨特的價值。
在亻革傢的傳說中,射日依然是重要的內容。在亻革傢人看來,太陽是一隻鳥變成的美女,仰視她的人會被她刺傷眼睛。誰如果能射中她,就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在亻革傢祭祖的儀式中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射發達鳥。發達鳥是一隻具有女性特征的大鳥,青年男子去射到嘴巴預示子孫能說會道,射到乳房預示豐衣足食,射到陰部預示子孫滿堂。
亻革傢信仰祖宗,崇拜祖鼓,所謂“哈戎”,即為祭祀祖先,而“哈戎”節,就是舉行祭祀祖先的活動。亻革傢祭祖分為大祭和小祭,大祭即“哈戎”,不定期舉行,一般二、三十年甚至五、六十年舉行一次,小祭定期舉行,每年夏至、冬至各祭一次。革傢“哈戎”隆重而熱烈,“哈戎”活動內容豐富,儀式古樸莊重,前期準備在一年以上,不僅要殺牛、宰豬祭祀祖先,還要舉行蘆笙祭、衣物祭、雞毛鳳尾祭、五鼠祭、五盆五鍋五罐五刀祭、稀飯等。祭祀活動通宵達旦,一般是白天祭祀,晚上則擊鼓吹蘆笙、唱遷徙詞和族譜詞。
古時“哈戎”節,節期為十三天十三夜,由於每戶的賓客,不分親疏,來往如梭,隨吃隨宿,難以應酬,後逐漸改為七天七夜,現在才改成三天三夜。傢人在連續三天三夜的“哈戎”活動中,部落裡的傢傢戶戶都要敞開大門,專請女婿、姑爺來蹲灶煮飯燉肉招待賓客。來客無論親疏或認識與否,均設“流水宴”,一樣熱情招待。傢人熱情好客,勸飯重於勸酒,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蘆笙舞、板凳舞、棍舞、弓箭舞優美歡快,古歌悠揚,情歌激昂跌宕,歌謠婉約動聽,讓人留連忘返。
亻傢人每個傢族都有一面祖鼓,鼓長4尺8寸8分,選用主幹筆挺、枝葉繁茂的整節老香樟樹鑿空,兩頭用象皮或牛皮釘密封精制而成。對祖鼓的祭祀膜拜是亻革傢人的生活習慣,其中他們對祖鼓舉行的祭祀活動最為隆重的當數50年一屆的“哈戎”大膜拜儀式。 12